不要讓留守兒童像荒草一樣生長
廣東已成為留守少年兒童超百萬的七個省份之一。近日,通過記者行走粵西、粵東多個留守兒童聚集村,剖析廣東留守兒童大軍受到親情失落、學業失教、安全失保等問題。廣東扶貧濟困日之際,留守兒童問題再次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
報道刊發后,4位長時間關注留守兒童問題的專家教授聯系廣東省青少年事業研究與發展中心,希望通過本報建言獻策,為廣東破解留守兒童困局貢獻智慧。
以下是南方日報記者與專家的對話摘錄,以饗讀者。
談心理
6歲前易自閉,6歲后易抑郁
記者:各位對廣東留守兒童問題一直很關注,在你們看來留守會帶來哪些問題?
何日輝:5月份,我到廣州白云區的啟明中學,針對農民工子弟做了一個心理健康檢查,發現農民工子弟有心理問題的比例還是挺高的,這些學生很多曾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6歲前階段是一個人性格、基本心理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小孩不懂得父母為什么不在身邊,會有被拋棄的感覺,性格、心理會出現諸如自卑、內向、甚至自閉的問題。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影響稍小,而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沒有父母在身邊,情緒就不穩定,容易產生抑郁癥、焦慮癥等問題,而且現在社會上的誘惑很多,他們易受同伴影響,發生了網戀、濫用藥物、早戀、抽煙等不良行為。
小孩的成長就是教育和環境
戚元麗:老人帶孩子會產生一些問題,例如認為小孩的父母不在身邊,會對小孩過分的溺愛。再者由于精力、體力、文化等原因的限制,很多老人對孩子其實是管束不了,只能放任孩子,而小孩在缺乏管束和親情缺失的情況下,對外界的危險性認知不足,對事物的好壞分辨不清,沒能養成良好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
謝永德:小孩的成長無非就是教育和環境。研究表明,從小缺失親情,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留守兒童在家一般是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帶,老人帶與父母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留守兒童不管是從農村轉到城市,或者從城市轉回農村,都面臨著很多的不適應和心理問題。
兒童的心理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現在很多人關注病殘兒童,而對身體健康,心理卻不健康的留守兒童缺乏關注,中央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但是到下面往往落實不到位。
很多在父母身邊長大的農民工子女,同樣也有問題。子女跟隨父母背井離鄉,他們的父母自身受教育情況和素質有限,在城市生活有許多的無奈,很多時候有很多抱怨、不滿,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對他們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