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老犯同樣的錯?
鄧媽:常常聽到媽媽們向我抱怨,其實我有的時候不是真的想打孩子,我也知道打了孩子只能解氣,又沒用,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這孩子老是會犯同樣的毛病,比如東西亂放,第一次,第二次我還有耐心和他慢慢說道理,但是到了第五次、第六次,看到家里亂得一塌糊涂的時候,我就實在忍不住了。真是說也說不動他了,只好動手了。以前孩子還小的時候,打了還知道怕,現在大了,很叛逆,不管我怎么說,怎么打,他就是只管自己。經常還要跟我頂嘴,我該怎么辦呢?
分析:作為家長,無法做到不管孩子,因為畢竟大家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所以,站在家長的角度,覺得有義務去“糾正”他,讓他做得更好;但是想要管著孩子,卻管不住,這讓教育充滿了無力感。很多家長覺得很委屈,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了,但是孩子還是不買賬,該怎么辦呢?
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對人的一些行為特點做一個新的了解和認識。首先,人有重復的慣性。不止是孩子,包括我們大家在內,每個人都在重復一些類似的行為模式,這就像是一種習慣,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在面對生活情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我們熟悉的處理方式,不管這個重復的內容是否是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即便是最糟糕的方案,我們還是會重復。所以做錯了事情,很多時候只是不小心在重復,而不是故意要闖禍。
其次,重復會給人帶來反感的情緒,是當一種刺激作用次數過多、強度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的心理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為同樣的事情反復去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煩,巴不得抓住他打一頓算了。
反過來說,當批評超過了一定限度,孩子也會很厭煩。或許剛開始批評,孩子還覺得內疚,覺得自己做錯了,但是一次又一次批評他,他就會被家長“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他也會覺得心理很不平衡,感覺為什么老是要指責他,批評他,明明已經知道了的道理,講了又講。當這種厭惡、厭煩的情緒滋生得很多的時候,他對家長非但不是信服,反而是一種抵觸,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覺自己的孩子很不聽話,老跟我們對著干。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戰斗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愛之深,責之切。我們都能明白,沒有人喜歡天天罵人的領導,反而是不怒而威的領導更能讓你服從。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卻控制不住,有的時候就影響了我們判斷和控制的能力。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批評要把握住度,對同樣的問題,不能重復地嚴厲批評;對非得批評不可的同樣問題,就要想辦法換幾種方式批評——換個角度,換個說法,換個態度。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沒有因為一個同樣的問題被家長“掐住”,喘不過氣,也能用一種心平氣和的姿態接受家長的意見。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