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不聽話怎么辦
不少成人知道,孩子在青春期時會出現明顯的逆反心理,以前那個聽話的乖孩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處處與家長“作對”的孩子。其實三歲左右的寶寶也有逆反心理,盡管持續的時間不長,在半年至一年時期里,細心的父母應該能有所發現。
據心理專家表示,在三歲左右,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持續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這個反抗期是兒童心理 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心理學上稱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現為:心理發展出現獨立的萌芽,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好奇心 強,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就容易產生說反話、頂嘴的現象。
專家認為,嬰幼兒“叛逆”并非壞事,而是嬰幼兒自主獨立的“萌出”和智力發展的表現。叛逆是孩子順利成長的標志,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幾乎每個孩子都出現反抗父母的叛逆行為,只不過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此時的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說明你的寶寶正在順利成長呢。
叛逆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不滿意的時候,敢于發作,能及時釋放不良情緒,這樣可以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叛逆心理還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如: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能創新等。因此,父母要善于發現叛逆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只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叛逆心理是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那么教養叛逆期的寶寶家長要注意什么呢?
1、不使用高壓政策
寶寶反抗的時候,家長往往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實施高壓政策,讓他屈服。結果很有可能以寶寶的委屈哭鬧和你的難受心情收場。高壓政策會讓寶寶失去良好的判斷力,形成一種“奴性”人格,因為他屈從于自己所處的劣勢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隨之產生垃圾情緒,離開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適的宣泄途徑,會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2、不要一味溺愛順從
現在的父母,往往認為傳統的養育方式過于老套,很多家長從各種媒體中獲得了很多的理論儲備--- 這些理論都強調首先要尊重寶寶、熱愛寶寶,但對于如何在權威與愛之間找到平衡點缺乏實戰的經驗。如果恰巧你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弱、執行力不夠的人,在與寶寶的“博弈”中總是處于下風,那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于溺愛順從寶寶了。
3、對叛逆行為實施冷處理法
如果寶寶正在做不討人喜歡的事情,比如哭鬧、扔東西、弄出噪音等,此時寶寶可能是想以另一種方式獲得父母的關注,對待這種情況,父母如發現孩子沒有特殊情況后可以“置若罔聞”,不要把目光投向孩子,或者讓孩子自己待在一間屋里鬧去,而父母則可以借故去忙“自己的事情”,等孩子發現自己做的事情很無聊時也就不會再堅持了。過一段時間他會明白這樣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會嘗試改變。
4、用角色扮演 法減少對抗
輕松的親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么。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減少。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