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暴力傾向大都是被“傳染”
調查:校園“打仔”100%受過家長責打
曉風個頭不高,但身體挺壯實,13歲的他很能打架,高年級的孩子也怵他。由于他經常無緣無故惹是生非而對學習卻一點興趣也沒有,父母覺得他可能心理有問題,帶他去看心理醫生。費了很大周折,他才向醫生講出一些心里話。原來,他由于貪玩兒,上小學時總因為完不成作業被請家長,為此經常被爸爸責打。被打后他心有不甘,開始時跑到外面毀壞東西出氣,后來就找茬兒打別的孩子,漸漸地,打架成了他生活的“重要內容”。
市婦兒保健中心兒童心理科姚燕濱副主任醫師說,臨床調查發現,喜歡惹是生非的兒童,100%受過家長責打。人們往往認為,是孩子先惹是生非,家長才會經常責打,實際情況往往并非完全如此。某些家長習慣于用身體懲罰和責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做錯事就打兩巴掌罵幾句讓他“長記性”。有的家長對其他錯誤尚能容忍,只要孩子在學業上出問題,就忍不住要打罵。孩子挨打以后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情緒一旦“轉嫁”到別人身上,就變成拿別的孩子出氣,逐漸形成“暴力傾向”。當然,小孩子之間偶然因沖突動手打架是一種較為正常的現象,只有當攻擊性行為成為孩子的“嗜好”時,才能稱之為暴力傾向。
解析:兒童暴力傾向大都是被“傳染”
加拿大就體罰對孩子將來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做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結果顯示,體罰易導致兒童暴力傾向。而且,被父母或老師體罰的兒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上焦慮癥、反社會行為傾向和抑郁的幾率大大增加。
醫大總醫院、環湖醫院心理門診主任張勉說,兒童攻擊性行為也被稱為暴力傾向,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等。攻擊方式可分為身體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身體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男孩的攻擊性強于女孩。如果攻擊行為延續至成年,就會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
張勉指出,有的人認為喜歡惹是生非具有攻擊性傾向的孩子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其實,大部分此類孩子是后天形成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源于先天因素,他們出自早產和出生時低體重的孩子,由于出生時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良,控制機能差,易出現沖動和較強攻擊性。可以說,大部分具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是被“傳染”的,而“傳染源”是成人和暴力游戲及影視劇。研究顯示,攻擊是觀察學習的結果。由于兒童模仿性強,是非辨別能力差,因此,很容易模仿周圍的人或是影視人物的攻擊行為。有些家長經常用暴力懲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結果其中很多孩子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兒童,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攻擊行為。有的夫妻之間經常因家庭瑣事大動干戈,在孩子面前也使用暴力,給孩子造成了用暴力才能解決問題的誤導。有資料表明,經常玩暴力電子游戲和看暴力影視劇的兒童,也容易出現攻擊行為,因為孩子從中獲得了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直覺。必須指出的是,如果一個孩子在偶然幾次的攻擊行為后感覺“獲益”,嘗到了“甜頭”,其攻擊行為的欲望會有所增強,如果再受到其他人的贊許,其攻擊行為就會日益嚴重。有的家長認為武力可防止孩子在外面受欺負,有意無意地肯定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這種言行可招致惡果。研究表明,70%的青少年暴力罪犯在兒童期就經常出現攻擊行為。也就是說,從小攻擊性強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長大后較難適應社會,甚至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攻擊性較強的行為,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及早予以矯治。
提醒:塑造孩子控制情緒能力
兒童暴力傾向一般表現為兩類。輕者為語言暴力,表現為稍不如意動輒出言“宰了你,打死你”等;另一類較為嚴重的則表現在行動上,三天兩頭尋釁打架。有的年齡很小的孩子虐待小動物,以發泄內心的憤怒,這也是暴力傾向的一種表現。
姚燕濱說,與成人相比,孩子的行為更易受環境的影響。生活在一個有良好家庭氣氛、有充裕玩耍時間環境中的孩子,攻擊行為會明顯減少。成人在言行上應注意不要表現出暴力沖動,要多與孩子溝通,不能僅僅是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更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樣交流。兒童的心理發育存在不穩定性和可塑性,尤其是4歲至7歲的孩子,其可塑性最強。盡量防止兒童時期的孩子接觸暴力電子游戲和影視劇,并且要多注意培養、加強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因為情緒在心理變化中起著核心作用。針對獨生子女不善于與同伴相處、集體認同感差、環境適應能力差的特性,應有意識地多讓孩子參與到集體中去游戲玩耍,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恰當處理矛盾的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群體環境和集體活動中,最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養成孩子的理解和寬容,無形中會加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也是一個重要方面,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對于自控力弱的孩子來說,它也是點燃攻擊行為的導火線。因此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不要把煩惱、憤怒積累成“熊熊烈火”。必須注意的是,預防孩子的暴力傾向并非是要培養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孩子,要教會孩子遇到他人的無理攻擊后,根據具體情況保護自己并給對方以恰當的懲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不能給孩子“示范”暴力行為,并不是說孩子有錯就不去責備,恰當中肯的批評和適度的“冷淡處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否則孩子長大后遇到挫折就不容易冷靜面對,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會較差。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