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理性適性又有彈性的新時代父母
近代社會的遷變帶來了家庭結構和人際互動方式的改變,使得傳統的親子角色面對越來越多的沖擊,親子關系再不像往昔般單純,許多父母常困惑不解地問道:「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根本沒有時間這么費心關照我們,我們還不是就這樣長大了,現在的孩子,父母費心費力地照顧,問題怎么還這么多?」,這該是不少父母難為的「父母經」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至真的天性,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沒有一個父母不是盡心竭力地要求自己做個稱職的好父母,不只衣食起居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約,對于子女的培育管教更是殫精竭慮!竿映升,望女成鳳」該是每一個父母共同的心愿?墒,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卻常?梢钥匆姼鞣N各類疲倦困惑的父母和他們在情緒及行為上有了適應障礙的孩子,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我覺得時代是真的變了,比起我們的童年,我們的孩子已經生活在一個有更多的資訊媒介和生存管道的社會,溫飽早已不是他們生活重點之所在,他們也不一定要倚賴過去社會中那種緊密相依的人脈情誼才得以生存立足,是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給我們的孩子有許多機會去呈現他們自己的面貌,才使我們措手不及地感覺到孩子的問題好像變多了。因此「好父母」的角色定義再也不像傳統中的清晰鮮明,除了天性至愛之外,還要加上智慧和知識才行。
我認為一個稱職的好父母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循,因為每一個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及他們所處的情境各不相同,無法一概而論。但最重的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求,使自己先成為一個獨立成熟的人,然后我們才能在自己和孩子的需求上取得平衡,并配合現實的情境做彈性的調適,使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同時得到較大的配合和滿足。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可是,除非我們真的曾經用心去體會,去深思、去反省,從而了解了我們自己的身心特質與需求。否則,我們是無法發現自己的盲點,我們往往會不假索思,未加分辨地照著我們童年被對待的方式和感受來對待我們的孩子,而這其中所反應的,只是我們自己的需求和好惡,而不是我們的孩子真實的需求和狀況。
有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父母經」是這么說的:「因為我小時候xxx,所以我要我的孩子xxx」,這句話所反應的,正是這種情況:「因為小的時候父母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所以我也要嚴格要求我的孩子」。「因為小的時候父母對我的要求非常的嚴格,我常有害怕失敗的壓力,所以我要我的孩子沒有失敗的挫折」。這種態度所反應的只是我們對我們會被嚴格要求的感受,并不一定是我們的孩子真實的狀況和需要;有些事是不能推己及人的,到底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也不是我們的延伸,他們沒有義務成為我們期望的滿足,若是我們未曾發現這種「關愛」背后的動機,并加以合理的調整,我們又怎能埋怨我們盡心竭力所做的,只得到孩子毫不領情的反應呢?
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將生活在一個日趨多元化的社會,它不再有明顯絕對的「好」與「不好」,它所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選擇空間,必須藉著不斷的反省與調適,做一個「合適」的選擇,「親子關系」的發展遲早也將反應出這種趨勢,我們「會」成為怎樣的父母,有賴于我們積極的探索和主動的選擇。愿以此短文和每一位父母互道「加油」,成為一個理性,適性又有彈性的父母!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