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養態度影響兒童心理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雖然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但兒童人格的缺陷、不良的行為習慣,父母也難辭其咎。父母的教養態度,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專橫的、遵循舊式家規的家庭。這類家庭比較強調輩份,強調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因此,稍不聽從就以懲罰相待。在這類父母持過分嚴厲的教養態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要看父母臉色做人,可能變得膽小、自卑,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或者走向另一面,變得殘暴、橫蠻、撒謊、逆反心理強,并往往會捉弄別人,在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
第二類是過分嬌寵,有求必應,家長只想為孩子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由于父母過分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好夸大其詞的品性。
第三類是放任自流、不過問的教養態度。兒童在這種忽略型家庭中,由于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于攻擊、冷酷、自我顯示甚至放蕩不羈的不良品質,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第四類是以民主、平常的態度對待教育兒童。這類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隨和諒解、互相愛護、關心,父母能多給子女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子女的認識,改正缺點。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對別人坦誠友好、自尊自立、熱情大方、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關心他人,有獨立處事的能力。
由此可見,不同類型家庭的不同教養態度對兒童人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年輕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導作用,是頂梁柱,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孩子成長的責任人。因此,年輕父母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掌握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方法,使家庭氣氛融洽、民主、和諧、平等,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有責任心、民主、勤奮、進取以及自尊自強的心理品格。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