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00后”心理斷奶 家長應放手不放縱
對愛黏人的“00后”孩子和愛焦慮的“80后”父母進行關注并連續(xù)報道后,許多“80后”的家長都開始反思所承擔的角色扮演。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業(yè)務園長楊曉春在與今年新生家長交流后指出——雖然在“80后”的成長記憶里,父母經常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但今年“80后”首次成為幼兒園新生家長的主流時,他們扮演的家長角色早已不像過去那么簡單,而是要理性、感性相搭配,幫助孩子順利進行心理斷奶。
接送孩子要分工 理性家長送感性家長接
現在家長的角色究竟是如何扮演?楊曉春告訴記者,從前父母經常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管孩子的老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并不科學。我們提倡父母雙方都要充分發(fā)揮對孩子的影響,無論嚴肅還是溫柔,其實都應該對孩子進行‘管’和‘教’。”
楊曉春舉了個例子說明家長角色搭配的重要性,比如孩子第一次才來幼兒園時,很多孩子都會一直哭,不讓家長走。“早上送孩子,盡量挑家庭成員中比較理性的家長來承擔,這樣能夠及時切斷不舍情緒,既能讓孩子較快地放棄糾纏,也更有助于老師將孩子的情緒帶入到幼兒園的情景中;而到了下午,可以由感性、或者是跟孩子更親近的家長來接,回家路上多與孩子聊天、溝通,對孩子的情緒疏導也更有利。”
助孩子心理斷奶 別怕為孩子成長“買單”
“80后”家長呂邱紅談起自家小孩黏人時一臉無奈。她說,3歲的兒子在家享受的“待遇”非常高,即使兒子有時候不用說話,只需一個眼色,爺爺奶奶都曉得他想要什么,也會很快滿足他。“家里的老人都很遷就孩子,導致孩子都3歲了還很黏人!”
“孩子入學,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要‘放手’學會信任老師、信任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從心理上斷奶。”對于家長的擔憂,楊曉春認為,家長做好準備別怕為孩子成長“買單”,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學校里的事情,在具體做的過程中,孩子會成長得更快。另一方面,家長在家也不能“放縱”孩子,應該從作息時間、飲食規(guī)律、生活習慣上配合幼兒園,幫助孩子盡快心理斷奶。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