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兒童心理需重視
近幾年,離婚年齡靠前,離婚夫婦增多成為一個明顯的社會現象,婚姻的不穩定也隨之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離異后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
內向、自卑、孤僻、逆反、暴躁、多疑,這是記者在資料中查詢到的對單親家庭子女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總結。在現實采訪中記者也接觸到一些單親子女,除去兒童的童真可愛之外,他們比同齡人似乎更早熟一些。我市城北小學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她曾經帶過的學生中有好幾個都是離異家庭的子女,在教學過程中她感覺到近幾年離異家庭的子女似乎變得越來越多,以前可能全年級只有幾名,現在則一個班里可能就有幾名,而學生們的心理狀況也各異。她曾經帶過的一位學生由于父母打離婚官司心力交瘁,沒有時間照料他,長期缺乏關愛使得他性格較為內向,對于同學和老師有較強的排斥心理。不過也有一些學生是比較幸運的,她曾經帶過的一名學生,父母雖然離異了,但是對孩子的關愛依然沒有改變,孩子的心理也比較健康,能夠比較坦然地看待父母分開的問題。
身為離異家長的劉女士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她由于和丈夫感情不和協議離婚了,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也能感覺到生活上的一些變化,加上孩子的爺爺奶奶出于對孩子從小就變成單親子女的疼惜,越發加倍溺愛,她發現孩子從以前的乖巧活潑逐漸變成了脾氣暴躁、內向自閉、依賴性強。這些都讓劉女士和孩子的爸爸充滿擔心。
心理學教師王小許告訴記者,我國單親家庭的比例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即改革開放以來呈快速增長態勢,據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單親家庭的比例已達到3%左右。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單親家庭的子女在自我內心觀照時,一般來說具有自閉、暴戾、自私、膽怯、軟弱等特點,在與社會交往的過程中一般有孤獨、離群、自卑、任性、缺乏安全感、偏執于自立或依賴性強等特點。她建議,社會、學校以及個人在與單親家庭的孩子交往過程中,應該盡量淡化差別對待的意識,減少人為的同情憐憫與孤立,使其能夠以較為完整的人格積極投身社會的各項正常活動。父母在離異時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不要讓孩子缺失安全感,要幫助孩子正確地積極地看待父母離異的問題,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家庭意識,不要把與配偶的感情糾葛帶入到對孩子的教育中去。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