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破冰:讓孩子心里充滿愛和信心
身處在這個快節奏、充滿競爭的社會,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未來都給予了厚望,但迫切的心情給孩子增加了壓力。由于心理和智力上發育程度的差異,他們在家長、同學和學校各方面壓力下顯得無所適從。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沖動、自私、恐懼、盲目自大和厭學等,還會導致成績下滑或長期沒有突破等。這些孩子大都缺乏學習動力和信心,缺少自我奮斗目標。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那么成績的提高就無從談起。
案例一:從45分到119分
當時高三的黃同學來到思源時離高考只有約一個月了,而她的數學成績一直在40分左右徘徊。面對日益逼近的高考,她產生了嚴重的“高考恐懼癥”,生怕考不上大學,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在和思源教育顧問、班主任及各科老師溝通討論后,確定先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孩子“高考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高考是證明自己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機會,既然沒法逃避,那就勇敢面對吧。
在剛開始的高考真題測驗時,黃同學只得了45分。思源老師在通過對測評卷的分析后發現,黃同學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不扎實,因此制定了“高考沖刺計劃”,在給黃同學上課時,每個知識章節高考會考到哪個知識點,會以什么形式考,分值有多少等,都貫穿到授課過程中。同時把近三年高考同類型的真題都找出來幫她分析,使她對高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而解除了她的“高考恐懼癥”。此外,思源老師還每周一次為她量身定做了“高考模擬測試”。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黃同學的數學分數不斷提升,人也越來越有信心了。最后她的高考數學成績是119分,進入了理想的大學。
案例二:從墊底到前五名
初二的祝同學剛來思源時,成績在學校中墊底。經過與孩子和家長的交流,發現孩子存在著很嚴重的自卑心理。學習成績差、家長的高期望和同學的白眼,使得孩子陷入了一個“破罐子破摔”的惡性循環。在準確把握孩子的問題根源后,思源首先做的是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孩子你并不是一個差生,只是在學習上還沒找到樂趣和方法。你可以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來證明自己可以學得很好。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非常聰明,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很強。因此,我在上課時鼓勵孩子和老師進行交流,每當引導孩子解答出一道試題時都會對孩子說:你真棒。這使他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和成就感。同時我為他做了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幫他在課后做好知識的消化和吸收。現在的他不但人變得開朗、懂禮貌,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提高,從班級倒數上升到了前五,數學從不及格考到了97分。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