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抑郁癥標準
別拒絕藥物治療
每到暑期,醫院的心理門診就會多了一些孩子的身影。他們很多是被家人強迫帶到診室的,有的因迷戀網絡游戲而輟學,有的曾離家出走、自殺讓父母痛不欲生。北京友誼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柏曉利說,此時,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能抓得住的“支撐物”,修復創傷;同時也讓家長瀕臨崩潰的精神狀態有所改變。
孩子大多無所謂
家長往往淚流滿面
柏大夫說,在心理門診,來訪者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感覺自己是多余的人;
2、一味順從討好型的乖乖孩子;
3、通過身體痛苦表達心理障礙的人。她們所患的身心疾病,往往被誤診為生理病而忽視了其心理扭曲程度;
4、回避問題型的媽媽們。這些媽媽一般通過愛的扭曲借口,按照自我渴望的私欲教育和剝奪別人自主生活。
主動走進心理門診的青少年,醫生能夠給予心理干預,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而那些被逼著走進診室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對外部世界的不信任。他們對許多事情感覺無所謂,包括學業、父母的感受、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還有的孩子,怎么也不肯接受心理治療,家長多陷于求助無門、焦慮不安的狀態。在心理門診,醫生常常會看到家長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教育要從出生開始
6歲前是心理人格關鍵期
柏大夫曾首創父母學堂等團體治療方法,讓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自己的問題。那么,是什么讓孩子放棄曾經很在意的一切?為什么父母面對自己的親生骨肉卻無計可施?柏大夫坦言,關鍵在于家長沒有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系,其表現有三點:過分溺愛讓孩子失去獨立和自信,望子成龍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功利性的表揚將親情隔離。
孩子6歲以前,是兒童心理、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親子關系、父母的期望、家庭結構,都會對孩子產生重大影響。兒童的自我認同,最早是從解讀父母和身邊重要者的臉色和肢體語言開始的。愛給予安全感、滿足感、自信感;恨則造成孩子的自卑、低賤、被拋棄感!精神疾病來自早期環境的一種剝奪或者失常,兒童無法整合自己成長,停滯在病態階段了。
青少年抑郁癥的核心癥狀是:持續心境不愉快、情緒低落、悲傷哭泣、興趣減少、活動減少、遲鈍、少語、失眠、食欲減退等,少數病例可伴有其他不良行為。有些孩子的抑郁情緒還可以伴有明顯的焦慮癥狀,如煩躁、坐立不安、易沖動甚至毀物。
堅持用藥要超過半年
從問題源頭修復創傷
柏大夫說,長期陷于抑郁狀態的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其內心的活力是逐漸被抽干的,身體內部的血清素或其他快樂物質呈逐漸耗竭狀態。就像一個工廠,已經沒有了原料維持生產,要讓其起死回生,必須從外部給予所需要的能量,這時,藥物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應該拒絕藥物治療。近年來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越來越多地運用于兒童和青少年。目前用于臨床的有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羅西汀和西酞普蘭等5種。它們不僅主要用于治療抑郁障礙,也用于治療焦慮癥、強迫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進食障礙、孤獨癥、自傷和遺尿等,其不良反應少,服用過量時相對安全,已逐漸成為臨床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等的一線藥物,但堅持用藥要超過半年。同時,必須從問題的起源幫助他們修復創傷,讓其看到生命的意義并有值得為之努力的目標,這就是心理治療。
鏈接
1、情緒惡劣及自我評估過低;
2、在以下8項癥狀中占2項或2項以上:攻擊行為、睡眠障礙、同其他人的接觸減少、不愿上學、成績下降、軀體主訴、精力不足、食欲和體重改變。
3、這些癥狀能說明患兒的行為較平時有改變,癥狀至少持續1周以上。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