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挫折對孩子是一種愚弄
兒童就是祖國的未來。你知道怎么面對兒童教育問題嗎?“現在家長對挫折教育存在著一些片面的理解。”著名心理學家認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一位煩惱的“70后”父親與兒子之間的矛盾,跟其不當的教育方式有關,同時,這位父親解決問題的方式還在加劇著親子矛盾。
很多家長跟這位“70后”父親一樣,認為現在的孩子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太多,“家長這樣理解是錯誤的。”柏燕誼說,很多家長并不明白,其實孩子在現實生活遇到的挫折已經很多了,比如,孩子因為一些小小的失誤導致考試成績下降了、同學之間鬧矛盾了、犯了一些小錯誤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在家長眼中不算什么,但是對孩子來說都是他們成長中的重大事件,在這些“大事”上遭遇困難就是挫折。
心理學家指出,家長對待這個問題容易犯兩種錯誤,一種是擺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障礙,對孩子過度保護,另一種就是完全用成人的眼光觀察孩子的世界,不認同孩子面對的挫折,反而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孩子“制造”挫折。
顯然,這位“70后”父親就屬于第二種。
心理學家介紹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
一位事業上很成功、很有錢的爸爸,為了不讓女兒因為家里的財富而喪失斗志,也擔心太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女兒不能吃苦,于是便親手給女兒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女兒出生以后,一家人就搬出了自家的別墅,租了一個很小的房子,生活過得非常節儉。這位爸爸覺得這樣還不夠,還要時不時地裝得很窮苦。女兒在學校的成績雖然不錯,但是自卑感卻特別強烈。
女兒考上大學以后,父母才把家里的真實情況告訴了她,“女孩子的反應可想而知。”柏燕誼說,這個女孩子非常氣憤,覺得自己是被愚弄了、被耍弄了、被欺騙了,女孩甚至開始懷疑周圍的所有事情。“這對父母以往做的所有事情,只起到了負面的效果。”
所有“刻意”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不露痕跡的。有人這樣說。顯然,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用力過猛”。
相關文章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