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曾奇峰強調(diào),這并不是哲學說教,其實是孩子們的切身感受。一個經(jīng)常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盡管因為年輕,他會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終和成就一起,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這是自己的。”
相反,假如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決定去做。那么,這些決定越正確,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強。一方面,孩子獲得的資源越來越多,能力也越來越強,但另一方面,他的生命激情卻會越來越低。他們感受到這一點,于是想對父母說不,但他們又一直被教育聽話,所以連不也不能說了,只好用被動的方式去羞辱父母。
這會達到目的,因為控制欲望很強的父母,是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無能為力感的,他們常發(fā)現(xiàn),孩子的確聽話,孩子的確努力,路線的確正確,但好的結(jié)果就是不會產(chǎn)生。
“這是因為,孩子們在吶喊,我討厭你強勢的安排,我要過屬于我自己的人生。”曾奇峰說。
要改善這一點,最好的方式就是“適當放手”,即父母給孩子制定一個基本的底線——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然后放手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是在非常有必要的時候才去幫孩子。
并且,他強調(diào),父母不要常打著“溝通”的名義,迫使孩子必須和他進行交流,因為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希望有一個隱秘的空間。
曾奇峰說,他有兩句最基本的心理學原則送給所有的父母:
如果孩子沒有秘密,就么孩子永遠不能長大。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殺死孩子的生命。
相關(guān)文章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xiàn)是出現(xiàn)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jīng)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xiàn)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xiàn)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就應(yīng)該很好的去關(guān)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