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能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我們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可太多了,比如: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把自己情緒控制器交給對方:“你不聽話我生氣了!”不能把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在對方(朋友、伴侶、孩子)身上:“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你不聽話就是不愛我。”
咦,你可能會說,每天大人在教育孩子,哪里輪得到他們來教大人什么?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生敏感。有句話說:“問問孩子們吧,孩子剛從上帝那里來,孩子知道一切。”
我們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可太多了,比如: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把自己情緒控制器交給對方:“你不聽話我生氣了!”不能把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在對方(朋友、伴侶、孩子)身上:“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你不聽話就是不愛我。”
弄清自己的夢想與別人的責任之間的界限,不要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強加給對方:“爸爸媽媽小時候想學鋼琴都沒得學,你現在條件那么好,還不珍惜!”
這樣的學習呀,往往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
孩子教給我們——傾聽
能聽懂的,不一定是合理組織過的語言。
寶寶剛剛出生,唯有的表達情緒,或呀呀嗚嗚呼吸和嚎啕地哭——也許是:“媽媽我餓了。”“怎么沒有人來抱我呀?”“我知道爸爸媽媽就在附近,唔兩聲試試?”“褲子濕了,黏黏搭搭的不舒服,唉我還不會控制自己的小便呀!”或者是:“嗯嗯,吃飽的感覺真不錯。”“我害怕,這……這空間也太大了,而且,竟然沒有羊水給人游泳!”“聲音呢?聲音呢?這里咋這么安靜呀。”
這個時候呀,排除了尿布濕以及喂奶不足的原因,媽媽們可以先試試用柔和的話語和寶寶說話:“寶寶呀,怎么啦,哎媽媽在這兒呢。”也許寶寶就不“唔”了,安穩地繼續睡。或者先輕輕撫觸寶寶的身體,解決她肌體的需要,告訴她“別怕,媽媽永遠愛你。”。
是呀,寶寶在表達——但有時候,不一定是醒了需要人抱,只是小床和媽媽的肚子環境太不一樣了,輕微地表示一下訝異。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