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家長怎么辦?
孩子吵著買東西,不買就不走,怎么辦?這個問題的確是現在很多父母的煩惱。可是,在談要怎么處理之前,父母可能要先自我檢討一下,為什么孩子會有這種行為?
是不是從小就沒有教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呢?是不是大人也是看到什么就買什么?或是太太要買什么,但是先生不同意,兩人也會因此有所爭執呢?所以,我們要嚴肅地談論這個問題,并不是孩子耍賴的時候父母該怎么處理,而是如何從根本看待這個現象。
專家怎么說
美國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找來一群4歲的小朋友,給他們每人1顆好吃的棉花糖,并告訴小朋友說,如果可以等15分鐘以后再吃,就可以得到第2 顆棉花糖。結果有三分之二的小孩子無法等待,就急著把棉花糖吃掉了。后來經過長期追蹤發現,那些可以等候15分鐘再吃棉花糖的小孩子,長大以后的成就,比那些不愿意等待的孩子要來得優秀。這就是所謂的“棉花糖理論”。這是非常重要的教養原則。
如果父母沒辦法讓孩子學會等候,不但當下會給大人找麻煩,長大以后自己也會有更多的麻煩。
專家解析:
當孩子因為要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而哭鬧耍賴時,做媽媽的不要因為愛面子而抓狂,你一定要撐住,一定要堅持不退讓,不能妥協。你要故作鎮定地不理他,好像沒看到他在吵,也不要理會旁人的眼光,讓孩子去鬧,沒關系。只要你堅持得住,孩子很快就知道他這招沒用,就會停止哭鬧。要是你一讓步,或是去修理他,那以后就沒完沒了了。
相關文章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