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方法可以讓自閉癥的孩子不再孤獨
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幸可能“遭遇”了自閉癥,父母該怎么辦?是選擇放棄、逃避、默默承受,還是理智、平和、坦然地面對現(xiàn)實,以愛和理解給孩子實實在在的幫助?
“有這樣一群孩子生活在我們中間:雖然和你近在咫尺,卻讓人覺得就像星星一樣遙遠。他對你視而不見,他可能踮著腳尖走路,就像沒有適應地球的重力;他對周遭一切都毫無反應,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發(fā)笑。他們像中了咒語,被封閉在一個我們無法知道的夢魘里。”這段話中所描述的就是現(xiàn)在被稱為“自閉癥”的孩子。
自閉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fā)展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發(fā)現(xiàn),迄今為止,病因尚未明了。不同的自閉癥兒童有不同的癥狀,但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說話晚、反應遲鈍、不合群、不懂得怎樣與人交往和溝通;有的伴有智力發(fā)育落后、存在認知、感知缺陷;有怪癖、興趣范圍狹窄、行為方式刻板僵硬、長時間游戲方式不變、缺乏對物體的想象及靈活運用它們的能力;注意力渙散。
也有一些患孤獨癥的孩子智力發(fā)展不平衡,對某一方面很敏感,有突出的表現(xiàn),比如在音樂、繪畫、機械上;而在其他方面就很差,尤其是與人交往的能力與年齡很不相襯。多數(shù)自閉癥兒童在兩三歲就有明顯的異常表現(xiàn)。盡管其發(fā)病原因不明,但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此病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面對這些孩子,父母能做的就是調(diào)整自身、依據(jù)他們自身的發(fā)育狀況,用愛心、耐心幫助他們,協(xié)助他們最大限度地改善現(xiàn)狀。
自閉癥兒童的治療和早期干預,離不開制定個性化訓練計劃。很多時候需要專業(yè)人員指導。但在家中,父母同樣可“主動出擊”:
1.首先要走出觀念上的“誤區(qū)”
當懷疑、證實孩子是自閉癥的時候,很多家長最先想到的,不是今后孩子的發(fā)展問題,而是考慮自己怎樣去面對親友、同事、鄰居的異樣眼光,殊不知這樣下去,就很難讓孩子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和訓練,就會錯過最佳的訓練時間。做父母的精神受挫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得了自閉癥,既不是爸爸媽媽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為了孩子的將來,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勇敢地把孩子帶出去,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2.把他們看成是正常的孩子
孩子有一些異常表現(xiàn),但父母四處求醫(yī),就是求證不出孩子到底是不是得了自閉癥。這時父母怎么辦?明智的做法是不給孩子定性,把他們作為正常孩子來看待,給予相應的教育,朝著正常孩子的方向引導。同時降低自己的標準,送孩子進普通的幼兒園,為了不給孩子“不如別人”的感覺,父母可嘗試把4歲的孩子放在3歲孩子中間、3歲的孩子放在2歲的孩子中間,讓他和自己起點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不給他造成太大的精神壓力。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xiàn)是出現(xiàn)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jīng)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xiàn)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xiàn)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guān)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