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單親家庭學生的特殊心理現象
單親家庭的學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溫暖,或因社會的某種偏見,或因其家庭的經濟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會表現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及行為特征: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特別是父親,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們在一起都會夸自己的父親如何有知識、如何有力氣,甚至如何有錢。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見,認為離婚總是不光彩的事,單親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們在鬧別扭的時候,此時會更覺得自己是如此勢單力薄。但是他們的內心卻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邊,我才比你強呢!
這類自卑感強的學生表現為沉默寡言,他們從不談起甚至回避雙親的事,對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著這個秘密。他們填表則隱瞞家庭情況,經濟有困難不會申請補助。這類學生有的原有美好而遠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爭硬氣要改變環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協調發展。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屬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孤獨型。單親孩子,特別是隨父親或住在重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親的粗心或與繼父母之間的隔閡,他們的親情交流受到限制,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產生孤獨感,行為上表現出離群,不大方,沒有多少人與他活動。舍予同學,小時聰明靈活,讀小學時父母鬧別扭,延續有五六年,在這幾年中,好心的鄰居總是把舍予帶到自家與孩子一道完成作業,久而久之,舍予同學與雙親之間拉開了距離,失去了家庭對他的正面引導,而在同學家里做作業又有寄人籬下之感,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變化,直到高中,父母雖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靈上造成的創傷卻難以撫平,負面影響明顯,上課從不發言,想說而忸怩作態,初中時看過不少不健康的圖書、畫片,玩過黃色電游,并且臨摹,由于家長沒有及時正確引導,上了高中還在受到這些影響,不時對同學有下流的小動作,學習成績不能上升,不熱心公益活動,組織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難跟上。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與自信,在正確引導下,能樹立信心,確立生活的目標。然而,有的單親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家庭引導,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能設計美好的生活藍圖,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沒有及時培育這朵花,導致沒有結出甜美的果。生活豐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沒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應去追求什么,選擇什么,他們很多會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壓根兒就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生活中沒有明確的方向。
女生甲,由于父母離異,依附外祖母住著,外祖母心疼這孤苦伶仃的外孫,很吝嗇使用批評詞匯,造成了外孫子的固執己見,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作為老一輩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現代科學文化,根本談不上輔導她。對外孫女的學習想關心卻無能為力,常常是被外孫女哄得沒奈何。孩子胸無大志,行無目的,不思學習,貪圖享受,羨慕豪華生活,追求影視明星,在九八"泰坦尼克號"熱中,她連續看了六遍,老師問她影片的主題是什么,看了有何啟示,她卻一字不能談。"那為什么要看呢?""大家都看嘛!"外祖母有時也勸勸,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對我抱什么希望,反正父母也不管我,讀書考學校,那對我太渺茫。"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