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贊美
孩子年齡小、自控力差,有時不聽話也屬正常。在這樣的時候,父母與其反復嘮叨,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
沒有哪個孩子不犯錯誤,而在孩子犯錯之后,我們大多數父母采取的方法就是斥責、打罵、懲罰,甚至對孩子說出侮辱性的話。這樣的方式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產生自卑心理;有的孩子用行為的叛逆來反抗父母。
在一次家長會上,我和家長做了一個互動:請寫出您孩子的至少10條優點。結果全場300多位家長,只有5位家長寫出了孩子的10條以上的優點,小部分家長寫了5條以上,大部分家長抓耳撓腮:我那孩子,哪有優點啊,全是毛病。
如果我們對孩子都是負面的評價,孩子怎么可能成為我們期望中的優秀的人呢?
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生活習慣的時候容易急于求成,孩子不聽話就大聲訓斥,強迫孩子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可是,簡單的斥責和生硬的要求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難以培養出孩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當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時,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利用孩子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的特點,讓孩子“無意”中獲得我們對他的正面評價,就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激發出孩子內心向善的潛能,并按照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約束自己的行為,改掉不良的習慣。
我們無意中讓孩子聽到對他的正面評價,為什么能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如此的作用呢?這就是暗示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
羅森塔爾對波士頓一所小學的老師傳遞了這樣的信息:經過他們的測試,發現一些學生屬于“學習尖子”。事實上這些學生根本沒有經過什么測試,而是被隨機抽取出來的。但試驗者還是讓老師相信這些具有非凡潛質的學生,將在本學年度取得優異成績和表現出智力上的高度成熟。最后試驗的結果是,這些被隨機抽取出來的兒童有30%的人智商平均增加了22分,所有人的智商平均提高了10分,而起初他們和其他同學的平均智商是一樣的。
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孩子無意中聽到我們對他的正面評價,就會堅信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優秀的,并把這些評價當做事實來操作,結果就會真的變成現實。比如,孩子寫作業拖拉,父母說了好多次都不管用。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去學校接孩子的時候,要在“無意”中對老師提到“孩子昨天做作業很主動、很認真,速度也很快,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作業,做完還自己檢查……”這樣的評價讓孩子覺得自己在老師面前很有面子,并給他積極的暗示,努力按照我們的期望去做好作業,不再拖拉。
當然,這樣的方法也要恰當使用,如果太頻繁就可能讓孩子沾沾自喜,認為自己不用努力都可以得到表揚,反而會起到消極的暗示作用。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