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8歲的孩子一定要進行心理輔導
所謂兒童心理問題,是指兒童在心理和行為出現了問題,但又沒達到長期心理障礙的程度。一般來說,3~8歲的小朋友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較大,諸如多動傾向、焦慮傾向、依賴傾向、怕輸傾向等等。
3到8歲的孩子最需要心理輔導
案例一:只肯穿黑衣的小男孩(Teddy男5歲)
Teddy對上幼兒園特別排斥,雖然媽媽已經狠心堅持了一年,可是Teddy至今每天會在幼兒園門前掙扎、哭鬧。Teddy媽媽說,幼兒園老師都反映,Teddy在幼兒園的集體感和動手能力都不行,脾氣也特別犟。最奇怪的是,這孩子從來只肯穿黑衣服,不接受其它任何顏色。
Teddy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兒童心理問題情況。他的種種“怪異”的行為,無非就是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不受重視的反應。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能主動關心他,不要把他當成“怪孩子”,而是不動聲色地讓他幫助大家做事情,并且暗示Teddy“你能勝任”,這一情況就會明顯改善。
近年來,約有50%的兒童在這一階段會出現類似情況,但是只要及時發現、及時疏導,就絕不會轉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但若是家長無暇顧及孩子,加上幼兒園、學校的管理不夠人性化,就非常有可能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案例二:精神壓力大,孩子成結巴(小熊男7歲)
小熊今年二年級,在班級里他常常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就因為小熊說話總是結結巴巴。在學校一整天,小熊通常只說三兩句話,還結結巴巴地話不成句。下課及午休時,小熊總喜歡找個角落待著,表情窩窩囊囊的。另外,他上廁所非常頻繁,一天要跑十多次。
“不知道怎么養了這么個兒子?”小熊的媽媽開朗、好強,對孩子的一系列表現非常失望。據媽媽介紹,小熊3歲以前和別的孩子一樣開朗活潑,剛會說話的時候也不結巴。可是自從上了這所重點小學后,說話方面的障礙越來越大,直到結結巴巴地說不成句了,話也越來越少。
原來,小熊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孩子的成績一直平平,所以他們幾乎從不表揚小熊。有一次放學回家后,孩子高興地告訴媽媽:“今天我主動給……給……教室的飲……飲……水機換了水。老師表揚我了。”媽媽隨口回答:“學習總不行,盡干些閑事兒有什么用?”當時小熊就蔫在那兒了。
其實,小熊變成結巴的“罪魁禍首” 正是父母的高壓政策。長期以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傷,自信心被強烈的自, 卑感取代。他的結巴不是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源于過度的精神壓力,讓他產生了語言障礙。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