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知:批評孩子的度
在生活中,孩子因為不懂事犯了錯,父母是有責任進行批評和管教的,但是用什么樣的批評才能起到作用還不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呢?這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個問題,專家指出,批評很必要,度要掌握好。
批評的態度:批評不等于不尊重
批評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靈也該得到保護,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對于眾多家長的問題, 心理專家說,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可有時,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她說,其實,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據他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的批評,并且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批評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點,來選擇批評的方式,批評便是公平的。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罵孩子,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錯。心理專家說,最簡單的批評,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對一個四歲的孩子,應當讓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媽媽的頭,媽媽會很痛,他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而這樣的批評,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就拿例子來說,孩子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分,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
批評的方法:一事歸一事
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他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心理專家建議,我們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我們應該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對的,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系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后,平靜地告訴孩子,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
凡事都有個度,批評也不例外,批評不等于不尊重,科學育兒絕不是照章辦事,而是要用家長的智慧面對孩子可能發生的任何意外事件。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