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可憨態可掬也可傷人 相處要把握分寸
熊孩子是今年來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形容孩子調皮,不懂事,不懂規矩;也指小孩常做一些不可理喻的、帶有破壞性的事情。有的熊孩子可愛,調皮,而有的熊孩子卻讓人頗感頭疼。
最近,北京一場大火燒出一個16歲的熊孩子:東城區一間倉庫起火,出動了22個中隊70部消防車,而起火的原因居然是一個16歲的年輕員工因為圖 刺激好玩在大樓里用火燒紙皮箱。熊孩子不僅這一個,武漢13歲的女孩為了不讓媽媽生二胎,以自殺為要挾迫使媽媽中止妊娠同樣令人唏噓。不同于一般熊孩子的 小打小鬧,他們已經開始真真切切地危害社會和家人。
很多人說起熊孩子都會直搖頭,但是熊孩子之所以叫熊孩子是因為熊這種動物既可以憨態、可掬,也會吃人傷人。通常父母說起自家的熊孩子多半是半嗔半怒,責備不足疼愛有加,心里抱定的心思不外乎:多大點孩子,他懂什么?大人跟他計較認真才真是 熊到家。這些父母都有一個心思,孩子熊,那是有活力;搞搞破壞那是創造力,等到孩子長大了立刻就會向全國人民同時從夏令時跳到冬令時一樣,立刻頓悟成知書 達禮,仁愛包容的好人,這一切都無需外力,只要靜待時光流逝,水到渠成。
但是,這些父母們往往忽視:所謂熊孩子,最大的特點是考慮別人 少,考慮自己多,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只圖自己快活,所以才會樂此不疲地叨擾別人而不自知,甚至以破壞為樂。熊孩子們不能允許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發生,否 則就會不擇手段地犯熊。那個迫使媽媽墮胎的熊孩子最終得逞,其結果是,她進一步確定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她愿意,父母與她之間的糾葛或許才剛剛 開始。
所謂,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我們今天討論熊孩子的種種,你都要問一問,熊孩子到底是怎么養成的,現代心理學給熊孩子的養成查出了兩條病因,一種是先天熊,一種是后天熊。
所謂先天熊,就是一種反社會人格障礙,英國著名的小詹姆案,主犯就是兩名10歲男孩,在案發前,他們倆都是熊孩子的典范,小惡不斷,在殘忍虐殺兩歲的小詹姆后,兩人在審訊過程中哭鬧、撒潑、互相推諉、情緒失控,最終兩人在獄中的刑期也因為表現不佳一再推遲。直到15年后,主犯之一喬恩被釋放,仍然麻煩不 斷,打架斗毆吸毒甚至上傳兒童性愛照片。連主審法官都不得不承認,對于熊孩子的監獄管教是失敗的。對于主犯的心理分析中,反社會人格被多次提及,根據一項 研究,這些反社會人格的青少年大腦中負責處理社會信息和沖動控制的區域存在缺陷。所以,這種熊孩子其實不是教育出了問題,簡單說,這就是病,得治!
所謂后天熊,說到底就是父母的管教問題。每一個熊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寵溺慣縱,不斷妥協,缺點在別人孩子身上總是特別大,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不但看 不到,有時候即便看到了都人前人后地安慰別人安慰自己:他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他們如果能把對自己孩子的寬容分十分之一給其他人,這個社會都會和諧 地讓人感動流淚。但是往往是那些熱衷于縱容自家熊孩子的父母,卻不能寬容地對待家人之外的其他人。說白了,正是父母的自私護短,導致了孩子有樣學樣,凡事 都把自己的利益和得失放在第一位,什么都是自己對別人錯。孩子看在眼里,哪里還容得下別人,又怎么學會顧及別人的感受。那些縱容孩子在公共場合便溺、撒潑 還振振有詞的家長們,那些孩子強奸放火、吸毒嫖娼還要護短的父母們,怎么會顧及他人的感受,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能學會顧及他人、仁愛寬容?
熊孩子雖可惡,背后那個縱容熊孩子犯混的大人才是罪魁禍首,不要總用自帶柔光的眼睛看著自家的孩子,覺得天使落地千般好,不用管教自成才。有多少父母在生兒育女前認真考慮過,培育孩子成才之余更重要的前提是不要成為社會禍害。有多少人意識到,孩子在你懷中甜笑時,有一天會成為你腹中胎兒的劊子手?
所以,熊孩子不是沒有七寸,而是這七寸在父母身上,眾生畏果,菩薩畏因,不在因上下工夫,長出惡果也是遲早的事。
熊孩子可以像熊一樣憨態可掬,也可以像熊一樣會吃人傷人。熊孩子有先天與后天之分,與熊孩子相處時一定把握好分寸,尤其是為人父母的家長。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