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行為說明孩子在忍受精神虐待
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家長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可是,家長們想過沒有,除了物質的,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而你所做的一些事情,很可能正在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
“今天我太累,自己去玩兒吧。”“你看看人家張家的孩子!”“我當年數學那么好,你怎么就那么笨呢,到底遺傳誰了?”你常對孩子說類似的話嗎?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正在遭受來自你的精神虐待。
美國心理學協會近期的研究發現,兒童時期受到的精神虐待,通常都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其負面作用不亞于身體上遭到的虐待。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發現,遭受精神虐待的孩子長大后,和曾遭受身體虐待的人一樣,更易患上抑郁癥、焦慮癥,他們缺乏自信心,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自殺幾率也較高。除了精神狀態,他們早年的生活經歷以及健康情況也會受到精神虐待的影響。
什么是精神虐待?
因為沒有傷口、淤青等身體上的痕跡,精神虐待常被人忽略。家長可能根本沒有考慮過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受到了虐待,甚至有時候他們自己就是施虐人。
到底什么算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呢?想想你小時候的經歷,打扮好了想要出門前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結果被母親嘲笑這條裙子顯得你腰粗腿胖,這可能讓你以后都不再想穿同樣款式的連衣裙。
如果多幾次相似的狀況,你可能因此對自己的品位或者外貌極其不自信。精神虐待便是這樣發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慢慢疊加累積發酵,傷害到孩子還未成熟的心智。
典型虐待行為1:忽視
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在隨著他們的成長不斷變化,有時候家長可能因為忙碌或者自身情緒不良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小到孩子需要一雙新球鞋,大到青春期時他們感到不安,如果家長長期忽視這些需求和變化,那么孩子便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傷害。
如果家長對其他家庭成員(尤其是其他孩子)的需求都很注意,那么這種對比會讓孩子更受傷害。對一個孩子說“你做得不錯”,卻對另一個孩子說“你簡直太棒了”,其實便已經對第一個孩子造成了傷害。
典型虐待行為2:侮辱
孩子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論是在學校某次考試成績不好,還是不明白大人的指示,家長都不應該辱罵孩子,例如說“你怎么這么笨啊”或者“你是聽不懂人話嗎”等帶辱罵性的話。
孩子犯錯,可以就事論事地批評或者引導他們,但由一次失敗發散到對他們其他方面的否定或者攻擊,只能讓他們變得怯懦或者逆反。
典型虐待行為3:詆毀
孩子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興趣或者愛好,也許在大人看起來幼稚可笑或者不值一提,但請不要詆毀或者抹黑他們喜愛的事物或者偶像。
例如,有的家長可能貶低孩子喜歡的歌手或者演員,又或者認為孩子贏得校園繪畫大賽一等獎是一件沒用的事情。
這些都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感情,如果擔心孩子的喜好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那么可以直接對他們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幫助他們規劃自己的時間。允許孩子在保證學業的情況下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
典型虐待行為4:高壓
也許孩子需要一些壓力才能夠更好地成長,但總是沒完沒了地對他們施壓就會起到拔苗助長的反效果。
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作為施壓的工具,例如說“為什么人家就次次都排前十名呢”“你要有她一半好學就好了”。
為孩子設定的目標不能遠離他的能力范圍,每次他完成時應該給予鼓勵和獎勵,而不是馬上拋出下一個目標。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