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暴打老師到住院 小學生暴力行為心理
近日據媒體報道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因為被老師催交作業不從,暴打老師致老師住院。學校方面表示發生這種事情已經不止一次了。
東莞一小學四年級男生因美術老師催交作業,把老師打進了醫院。同學稱,“他抓住陳老師頭發,一拳打到陳老師臉上,一腳踢陳老師肚子,按在地上打”。對此事件,該學生家長也拒絕支付醫藥費。
據稱這名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打老師,學生因練跆拳道體格健壯,從一年級開始暴力對待老師,考試被扣分也成動粗理由,先后有四名老師遭殃。
語文老師說:曾經因為一次作文扣了阿斌15分,險些被他用課桌砸傷腦袋。入校4年來,至少有5個老師吃過這樣的“虧”。
樟木頭中心小學學生:“上一屆的體育老師也被他打了,就是因為他上課的時候跟別人玩,體育老師就罵他,然后他就發火,他就打老師。”
樟木頭中心小學學生:“我前面的那個人跟他玩,然后他不小心惹到他了,他就突然追著我前面的同學,然后那個同學無可奈何,只能跑進女廁所,然后阿斌就沒有沖進去。”
網友評論:
@蘇蘇煩不了:現在教育一出問題,輿論就指向老師,不做老師永遠也不會明白在這個位置上有多難,不能放棄一些孩子,卻也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家長難對付,孩子難管理,學校要成績,我們真的是錢少事多責任重位低權輕離家遠。
@主公丶請自重:家長還這種態度!這樣不是默認了孩子的行為?現在敢打老師,你就不想想以后他不會打你們這些縱容他的父母嗎?!
@Yong胖胖:孩子是天真善良的,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因為一些因素,有的可能暴力,撒謊等等壞習慣。那些說打得好的人,你的老師才是真的白教你了,不要你做作業,每天讓你玩的老師就是好老師嘛?催交作業的老師就該打?這不僅是你的老師的悲哀,更是你爸媽的悲哀,連最基本的是非觀念你都不知道。
小學生暴力行為的心理分析
小學生暴力行為危害:
1、身體。暴力行為直接影響小學生的身體安全與健康。
2、心理。暴力行為的心理傷害遠遠大于身體傷害,心理傷害是內隱的,會使得小學生產生焦慮、緊張、不安、抑郁、痛苦等消極不良的情緒,甚至形成自卑、膽怯、孤僻、殘忍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3、人際關系。由于攻擊性較強的小學生在同伴群體中往往遭到拒絕。而受拒后的小學生又會不理智地再次對同伴試試攻擊行為,這樣不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還往往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4、成人后的社會行為。小學生的暴力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年期,今后的犯罪的可能性相比較而言更大。
影響小學生暴力行為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作為兒童社會化的最基本動因,對小學生早期行為的塑造起著關鍵性作用。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情感氛圍是影響小學生暴力行為的兩條主要途徑。如果孩子看見成人打玩具娃娃,等成人離開后,兒童也會學者打玩具娃娃。還有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不能吃虧的意識,有的家長還教孩子攻擊別人,其實,這樣做事把進取性和攻擊性混淆在一起了。
2、環境因素。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他們很容易模仿周圍的人或影視鏡頭里人物的攻擊行為,如果小學生經常看暴力影視片、武打片、玩暴力游戲等會使他們的攻擊心理得到加強。
3、生理因素。許多小學生之所以出現暴力行為也可能與生理因素有關。可能與大腦兩半球的均衡性發展與協同功能有關,其次體內過多的雄性激素也會讓男孩更具有攻擊性。
4、心理因素。孩子患狂躁癥、多動癥,容易被激怒,情緒容易高漲,很有可能會引發暴力行為。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