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是孩子內心恐懼的表現
人都有自我防御機制,當遭受負面情緒時往往會采取一些自我保護措施,例如“逃避”。逃避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在對待問題時卻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閱讀某本心靈書籍時,看到這樣的一句話:“逃避由現實引起的痛苦是人的本能,唯有靠自律才能克服這樣的痛苦!”
小女兒只有四歲多,差不多每次指出她的錯處時,總是辯解錯誤不是她造成的,有時甚至反批評爸爸的不是,實情只會令情況更糟。當然,作為成年人,不會為這樣的“誣告”而斤斤計較,可是,教導女兒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承認并面對自己的犯錯,無疑是理所當然。有趣的是,幼童普遍對犯錯的逃避反應,似乎印證了這本書所提出的一個人性現象:逃避是人的本能。又或應該說,沒有人會喜歡現實世界帶給自己的痛苦經歷和感受。
人之所以逃避,是基于內心的恐懼情緒所帶動。但這樣的人性反應,并不能真正解除痛苦。相反,正如小女兒每次對犯錯辯解之后,只會遭受意料之外的指摘。誠然,這樣簡單的道理,不難明白,但大部分的人卻選擇不斷逃避現實,無意識迷信有朝一日能夠把事情解決!
就教育下一代而言,我們過分的保護、溺愛只會自招惡果。到底,什么才是過分的保護和溺愛呢? 簡單而言,當你發現,你為子女所做的,不單不能讓他自立,干自己所屬年齡、身份所能干的事,甚至倒退,與社會大眾一般期望有落差,那就必須檢視一直以來採用的相處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遠比物質的影響來得更加深遠。想要讓子女能夠更好的成長,不妨教會孩子面對問題,在這方面父母首先應該做好表率。
相關文章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