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兒童自閉癥 自閉癥語言訓練
自閉癥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會讓孩子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社會中,那么如何緩解自閉癥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兒童自閉癥的語言訓練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 是一種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的長期發展障礙的綜合癥,通常在三歲前可以察覺,障礙或異常主要表現在言語發展與溝通、社會交往以及情緒與行為模式等方面。
語言能力是人類智能結構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是未來許多能力得以發展、成熟的先決條件。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個人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工具,同時語言也是人類接受知識的工具。[2]自閉癥兒童在語言方面有嚴重的障礙,因此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問題。
二、自閉癥兒童的口語障礙的類型: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癥
2.立即仿說(immediateecholalia):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癥兒童表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3.延宕仿說(delayedecholalia):在一段時間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復某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系。
4.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較少使用甚至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義。
10.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
11.固著性:不管情境的變化,重復的念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此、如果等詞匯
三、訓練的步驟:
(一)了解起點行為:
先簡單測試兒童語言發展的程度,如使用《自閉癥兒童基本溝通行為評量表》[4]。簡易的聽指令能力和大肌肉動作的模仿能力,幾乎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因為透過這些模仿學習可以促進兒童對外界的認知發展,有助于日后的語言訓練。如果孩子已有說單字的能力時,訓練的重點則可放在說短句、表達需求上。
(二)擬定學習目標:
了解兒童的起點行為與分析現有能力后,要具體地列出他該增進的行為和該減少的行為,并讓家長了解,配合共同教導。
(三)實用的原則:
自閉癥兒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不懂的舉一反三,要盡量通過實物幫著他們理解與獲得有用的溝通技巧。所以在教導自閉兒語言訓練時要以生活用語為優先。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
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順序而發展,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也不例外。例如一個孩子還不會說話,媽媽卻拿著果汁要他說出“喝”才給他,結果弄得孩子大發脾氣,媽媽沮喪不已。如果這個媽媽能了解孩子的學習重點在于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仿說,她就不會緣木求魚地要孩子去做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所以在教學前必須先做能力分析,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循序漸進的教。
(五)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
自閉癥兒童本來就有固定行為的特性,故在教導時應盡量多變化,不分時地給予機會教育。否則會造成他只在特定地方才知道某個東西,離開該處就不知道了。例如在教孩子認識水時,要讓他了解在瓶子中的是水,水龍頭流出來的也是水,水溝中的水也是水。
(六)運用行為改變技術的原理:
找出孩子的增強物(零食、飲料等),只要他達到該階段的目標即予以增強。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