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兒童心理:優生和差生的區別在哪里?
為什么同一家學校,同一個教室,同一位授課老師,教出來的同學有好不壞?除去天生的智力因素外,能否專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大多能很好的專注于自己的事情;而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好動、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位授課老師,帶一個實驗班,再帶一個借讀班。上課時,授課老師特別注意兩個班的學生的群體性差異:實驗班學生上課,大部分人都很專注。雖然他們專注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歡自己思考、看書、動手做;有的喜歡和別人一起討論,爭論碰撞中得到啟悟,不管怎樣,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另外一個班,上課的前五分鐘是認真的,安靜的,五分鐘后就狀況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戲,有的走神,還有的打瞌睡。經教師反復提醒,大部分學生能再收起注意力聽講5分鐘,5分鐘后就又開始出現狀況了。
授課老師發現,這種注意力不集中情況似乎是個頑疾,無論教師怎樣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學就是改不了。成績優異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都有固定的時間完成作業,而且在做作業時往往能一坐幾個小時不受外界干擾,直至完成。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無論是家長盯、請家教,也不能讓他們認真地、安靜地做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專注都是成功的基礎,不專注都是敗事之主因。
再進一步與家長深入交流,探討上述現象的成因,老師發現,專注習慣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如教師的多次激勵,自我亮點受到肯定后逐漸固化為一種優良的習慣;再如家長的最初嚴管,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還有從小愛讀書遷移為專注學習等等。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這一習慣養成的最重要的時期。不能專注學習者要么小時候有多動傾向,要么受到過某位教師的負面評價,甚至是一次自尊心嚴重受傷的批評。導致孩子不能專注學習的觸發點盡管多樣,但有一點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師的教育沒有及時跟上。
孩子好比小樹,什么時候澆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強的時效性的,過期再補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年輕的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頭蛇尾、言而無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養成專注的好習慣了。
對于兒童的教育,除了學校與老師,家長更起到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用。鍛煉兒童的專注力,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或激勵鼓舞或批評嚴要求。但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長期堅持。只有讓兒童從小鍛煉了專注力,想象力、創造力與學習力將與之結伴,并受益一生。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