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牢記打擊孩子積極性的10句話
每個成年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小孩子,也是一樣。有的開朗活潑,有的沉默少言。小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與家庭的影響有著很大的關系,其中語言的殺傷力是不可小覷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措詞,不要傷害了孩子的心靈。
以下10句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請父母一定要注意。
1."你還小,你不行。"在父母眼中,這是對孩子的保護。然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并探索新鮮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長的過程。一旦父母挫傷了孩子挑戰未知事物的積極性,便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想做什么都會被否定,喪失探索新事物的熱情,放棄自己的決定權。所以,父母應多鼓勵孩子,比如"如果想好了,就放手去試,爸爸媽媽會看著你。"給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哪有,我們沒那么優秀。"謙虛是傳統美德,但當孩子被表揚,父母的謙虛卻會使孩子感到沮喪,覺得自己并沒有獲得家人的認可。所以,當孩子被贊賞時,父母不要表現得過分謙虛,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給孩子信心。此時不妨這樣回答:"謝謝您對孩子的肯定,我們會繼續努力。"
3."怎么這都干不了。"生活中,很多大人認為理所應當或者非常簡單的事情對孩子則未必如此。所以,當孩子沒有做好某件事時,家長一定不要急躁,應耐心地給予鼓勵,給孩子再次嘗試的機會。此時,可以問孩子"感覺怎么樣?",也可以鼓勵孩子,"你已經可以做……了,真棒!"
4."你看看人家。"也許,父母無意間的比較只是想讓孩子更有動力,但這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更喜歡別人,總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進而失去自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若父母欣賞孩子并能適當鼓勵,會使孩子更加樂觀自信。相同情況下,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已經在努力了,加油。"幫孩子建立自信。
5."你再不好好學習,以后掃垃圾去。"類似的話父母也許說者無心,可孩子對未來的認知并不明確,往往會放在心上并感到壓力,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其實,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一起學習吧。"陪孩子一起發現學習的樂趣。
6."爸爸媽媽那么累都是為了你。"父母常會苦口婆心的勸孩子上進,懂得感恩,可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過早地感受到壓力,如果自己有一點沒做好就會覺得對不起父母。從而影響其長期性格發展。此時,父母可讓孩子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下班回家要求孩子,"給爸爸倒杯水好嗎?"
7."等你成績好了,再……"這會使孩子覺得成績不好就沒有資格要求其他東西。這種無資格感,會使孩子更加自卑。其實,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我們擔心……會影響你的成績,你覺得呢?"
8."你再……我就……"面對分歧,威脅和專斷的做法除了能顯示家長的權威,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時,不如與孩子一起商量,讓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如"是不是這樣會更好?"
9."你是第一名,你是最棒的。"過度強調名次會使孩子感到擔心: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家長會不會不高興?所以,在孩子取得成績時,父母更應關注和贊美孩子的努力,而非成績,夸獎孩子時,可以換個說法:"你一直在努力,我們為你驕傲。"
10."早說過這樣不行。"當孩子失敗時,這類語言只會讓孩子更加氣餒,更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長的肯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所以,父母應對孩子充滿信心。當孩子遭遇失敗時,不妨說"我們一起分析原因,下次一定會更好。"
作為父母,一定要牢記上述10句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因為在氣頭上就口無遮攔、或是出口傷人。不能因為覺得孩子不懂,就不注意說話的用詞。要知道,孩子的心靈是及其敏感和脆弱的。所以請各位父母務必要注意。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