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
幫孩子擺脫分離焦慮有什么方法。家里的小朋友是不是第一次去上學的時候,總是會大哭大鬧,這是正常情況,因為寶寶在已經熟悉在家里的感覺,突然要他們去到另外的環境下,他們接受不了。他們可能患上了分離焦慮癥,下文就是介紹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分離焦慮的一些知識。
分離焦慮是什么?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于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后,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癥的一種類型,多發病于學齡前期。
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
1、環境突變的影響:環境的變化給他們帶來諸多的不安和緊張,在學校得不到宣泄,回家后才把滿腹的緊張情緒盡情宣泄出來。
2、對父母過于依戀:患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平時一直與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媽媽。媽媽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照顧也會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感強的毛病。一旦與媽媽突然分離,分離焦慮避免不了。
3、父母焦慮遺傳:研究發現,父母患有焦慮癥,孩子焦慮癥發生幾率明顯高。
4、研究證明在入園之前有與家長分離經驗的幼兒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則要比那些性格內向、安靜膽小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生活中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期應注意自理訓練,如1歲左右練習用勺吃飯;2歲左右獨立吃飯(用勺或筷子);2歲左右排尿、便時自己找便盆,并開始脫、穿褲子 的訓練和指導;2.5~3歲盡量自己完成排尿便,如脫褲子并用手紙擦屁股、提褲子。學會以上各項的孩子能較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
相關文章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