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心理疑問 父母有了手機忘記自己
現在小孩子的思想發育都是比較的快的,也是比較成熟的,但是現在手機往往是影響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障礙之一,并且有些小孩感覺自己的父母只愛手機,不愛自己,那么是不是父母有了手機之后忘記了孩子的存在呢?這是許多小孩的心理疑問!
在公交車上,一對年輕父母抱著一個一兩歲的小孩上了車,孩子由父親抱著坐在窗邊,母親則坐在靠近走道的位置上。兩人坐定后,年輕的父親便拿出手機看股票信息,被抱在懷中的小孩時不時用手抓父親的手機,父親便將手機拿開并輕聲喝止,年輕的母親則一邊用一個玩具試圖引開孩子的注意力,一邊哄著小孩。
我爸媽有了手機就不要我了!
“上樓的時候,一個兩三歲的女孩踮著腳朝她媽媽哭喊著“媽媽你別玩手機了,別玩手機了。”眼睛都哭紅了,可她媽媽的手還是沒離開手機!”這是一名網友前段時間在家附近看到的一幕。這一幕看似偶然,卻并非孤例。國內首份《2014年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中顯示:手機開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時的注意力,數據顯示,有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而不看手機的父母僅占30.4%。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再好的禮物都不如父母一心一意的陪伴,莫讓我們的孩子還要與手機爭寵。
近七成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
“我以后不想和爸爸玩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時候總玩手機。你只發短信,可他還玩游戲呢!”日前,一位母親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開了自己與三歲兒子的對話。
時下,很多家長雖然看似陪著孩子,但卻總是情不自禁地刷微博、朋友圈或者玩游戲。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大部分家長都坦言,回到家后雖然和孩子在 一起,但卻幾乎手機或平板電腦不離手,每隔幾分鐘就想刷新一下朋友圈。“吃飯時,我們總忍不住看手機刷新聞或看視頻,有幾次惹怒了女兒,她一下把手機搶過 去,說要么你們不再看手機,要么允許我也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動畫片”,王女士不好意思地承認,5歲的女兒常常抱怨說,爸爸媽媽光顧著看手機、玩電腦,不陪她。
有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玩手機,手機等移動設備成為影響親子互動乃至引發親子關系沖突的重要因素。
家長沉迷手機易讓孩子有被忽略感
“每天17點女兒放學回家后,我跟丈夫都會關閉電腦,手機調成震動。我給女兒做飯時,爸爸就在旁邊陪著她寫作業,時不時跟女兒說上兩句話。晚上9點半以后,等女兒上床睡覺,爸爸才打開電腦處理工作”,吳女士有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這是他們一家三口平日的親子互動。
女兒上一年級時,一次偶然發現讓曾經也是“低頭族”的吳女士夫婦意識到問題,“有一次在閣樓找到對著一本漫畫書淚流滿面的女兒,女兒說,她很羨慕書里的小兔子,有媽媽整天陪著它玩,陪著它說話。”
曾有成長教育心理專家一針見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父母只顧玩手機,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覺,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為了彌補這種傷害,不懂溝通技巧的孩子可能以哭鬧、亂砸東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機、 打游戲等方式來自娛自樂。”
對此,中小學心理咨詢主任建議家長,“放下手中的手機,把孩子拉在身邊多交流交流,比如說吃飯時、孩子寫作業前等,多跟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趣聞趣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等。這樣既健康,也達到了親子互動的效果。”
對吳女士而言,在不做“屏奴”家長,盡量騰出時間陪伴女兒之后,她欣喜地發現,“女兒現在更愛說愛笑了,不但是班干部,還是文藝活躍分子”,而孩子的變化也讓她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對孩子成長作用非常大,陪伴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放下看不見的朋友圈,和孩子一起建立現實的朋友圈
家長們不妨暫時放下看不見的朋友圈,和孩子一起組建屬于親子的共同朋友圈。比如家長可以多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圈子,認識孩子的小伙伴,帶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們一起玩。甚至可以結識小伙伴的家長,建立友好的家庭關系,孩子和伙伴們玩的時候,家長也不孤單。
父母和子女之間有了共同的朋友,家長們可以在假日里組織幾個家庭共同出游,既能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還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加開朗活潑。
在親子活動中享受樂趣,教會孩子生活態度
生活中,家長每天抱著手機。那么,孩子會怎么想?手機這么好玩,也想整天抱著手機。孩子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您在他們面前展露的樣子。
時不時帶孩子出去運動、旅游,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就會是一個運動旅游愛好者;經常和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相信你的孩子對文化充滿興趣;偶爾帶孩子去聽音樂會、話劇,也許你的孩子會是個音樂發燒友。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是最敏感的觀察家和最厲害的模仿家,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其實手機能給人們帶來的資源都是非常的多的,往往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比較沉迷運用手機來解決生活當中學所遇到的一切問題,但是孩子出現這樣的心理做家長的一定要及時的糾正自己生活當中的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