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兒童心理障礙
兒童心理障礙 問題不容忽視
誰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但家長們是否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衛生問題是較為常見的,家長們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衛生保護,將會導致孩子在學齡期發生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等對學校適應不良的現象,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后1個月只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獲得滿足與舒適感后的愉快情緒;另一種是饑餓、寒冷、尿布潮濕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緒。3個月的新生兒即可有欲求、喜悅、厭惡、憤怒、驚恐、煩悶等6種情緒反應。
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由于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嬰幼兒的大腦和心理發育障礙、不良的進食習慣、睡眠習慣和大小便習慣、言語障礙、負性情感(如忌妒、恐懼、分離焦慮)以及某些不良的行為問題(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發等)。1歲以上的兒童心理障礙主要是三大方面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障礙,情緒性格問題。孩子中有80%屬于學習能力障礙,即感覺統合失調。
兒童心理問題 產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這么多孩子有學習能力障礙的問題,與兒童的出生經歷及早期教育有關。從目前情況看,造成學齡前兒童心理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胎教的影響。現在很多母親給胎兒聽胎教磁帶,但已發現有些幼兒由于聽覺刺激不適當,反而造成失聰。胎兒應該有一個安靜的生長環境,不應該受到無端的打擾。
二、沒有經過爬行訓練的影響。現在2/3的城市兒童缺乏爬行訓練,過早地使用學步車。嬰幼兒在爬行的時候,會努力抬頭,四肢、手眼的協調能力得到訓練。沒有爬行經歷的孩子,長大以后手可能會不聽指揮,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時過慢。
三、缺少正規教育的影響。進過幼兒園的幼兒,活潑、開朗、易合群、守紀律、講禮貌。而家居幼兒就顯得過分害羞、怕見人,在陌生環境中難以適應。
四、強制學習的影響。現在有些家長有意識地讓幾歲的孩子背詩詞、字典、地圖等,有專家認為,孩子3歲之前,不應該進行這些機械記憶訓練。兒童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3歲之前,應該著重發展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機械記憶。
五、教育方法的影響,如父母對孩子溺愛遷就、百依百順,使幼兒形成驕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種是采用打、罵、嚇、關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養態度矛盾,更會使孩子發生心理問題。
六、家庭氣氛的影響,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離異,使幼兒不知所措,或失去應有的愛撫,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稱為心理衛生,是指依據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采取各種措施,形成健康的個體心理活動,培養健全的個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預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種健康狀態。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一般有五個方面。
1、智力符合常態。
2、情緒穩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與行為協調。
4、性格與自我意識良好。
5、人際交往和諧。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