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哭聲免疫法”慣壞了孩子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完整睡眠訓練法,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只是發表這些觀點的人,沒有告訴你故事背后驚人的真相。
哭聲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這是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的名言,F在國內網上瘋傳的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
美國已摒棄哭聲免疫法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后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后,此方法終于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如今,在歐美生過孩子的媽媽都會得到助產士和醫生的“親密育兒”的建議。親密育兒,按需喂養,已經成為歐美國家最基本的共識。
從專業心理學角度解讀親密育兒
孩子在出生大概頭2個月里處在“正常自閉期”,這個期間孩子對外界反應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為這時候在孩子的感覺里,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就像還在子宮里一樣,尚不存在“外在的媽媽”。母親的積極關注和陪伴,維持了孩子的這種“全能自戀”,即世界與我一體,呼奶喚抱,無所不能。
在“以嬰兒為中心”的母嬰關系里,嬰兒自主地微笑,激蕩起母親的喜悅,也發自內心地對嬰兒微笑;嬰兒夜半啼哭,母親哪怕在另一個房間也會同時醒來沖過去撫慰嬰兒。母親以嬰兒的感受為中心,與嬰兒共振,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關注。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成為心理學所說“自我實現”的人,他們會發自靈魂深處對生命充滿熱情和創造力,與人友善,同時會堅定地捍衛自己。用印度瑜伽的說法,“心輪”較敞開的人自然有這種呼應能力。如果媽媽自身也得到愛比較少,更偏重頭腦,心的感應能力偏弱,尤其是頭腦還被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占據時,更容易遵循教條而不是心靈。
孩子的全能自戀較充分滿足后,心智自然向前發展,逐漸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開,不僅僅關注自己,也開始關注別人,愛向內灌注滿了自然會流向外界,這就是所謂的“主體客體分化”,完成這種分化后,嬰兒對世界有一個最基本的信任,將來不會在遇到挫折時就想要毀滅一切。連環殺人狂,精神分裂癥等最嚴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戀重度受損的心理基礎。
哭聲免疫法等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破壞孩子的全能自戀感,孩子吃驚地發現“這個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時候居然不及時回應我!”可能母親只是掐著表延遲了5分鐘,在尚未形成邏輯性空間思維能力的小嬰兒感覺里,整個世界開始破碎,地獄般的煎熬似乎永無盡頭。
-
見聞:瑞士用喜劇治兒童自閉癥半年前我去瑞士洛桑探親,當時4歲的小外甥被懷疑患上兒童自閉癥。在陪同其看病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了一把瑞士特有的“喜劇誘因
-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
-
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在現在這個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家庭里面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更加健康的,確實有點小孩子心理方面肯定也會出現疾病的,如果是
-
兒童心理疾病到底是什么樣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民都有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那么兒童心理方面的疾病到底有哪些?那會不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一些其他
-
兒童自卑的一些表現有哪些呢?自卑的心理對于兒童的成長其實也是存在特別大的影響的,所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就應該很好的去關注孩子才可以,那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