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專家應介入案件審理
《“兄弟殺人魔”河北落網》延伸:犯罪心理專家應介入案件審理
沈氏兄弟連環殺人案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震動,罪犯作案手段之殘忍實在令人震驚。對于這類極端惡性犯罪,社會犯罪學應怎樣進行分析和應對?9月3日,記者獨家采訪了河北省教育法制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犯罪心理學研究會會員劉向宏。
脫離正常行為軌道
分析沈氏兄弟的行為,劉向宏說,可以肯定,他們遠離了普通人的正常行為軌道,心理上有變態傾向。按照推斷,犯罪嫌疑人在殺害第一個人之后,便突破了心理的預值,突破了普通人對暴力的心理承受上限,不再有恐懼感,這不僅是對法律的畏懼,更多的是突破心理的底線之后,實施犯罪的自我心理阻力大大減弱。
至于他們為何把女性定為侵害對象,劉向宏推想,是不是因為第一次為女人殺人后,沒有得到預期補償,從而把不滿和憤恨遷怒到女性身上?
挖掘犯罪的心理潛因
這只是一個推斷,劉向宏認為,讓犯罪心理學家參與到偵破和預審的過程中,對于分析犯罪的根本動因和預防犯罪的作用非常大。但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引起重視。
公安破案時,一貫注重實際偵破而忽視對犯罪心理的剖析。事實上,對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應讓犯罪心理專業人士對罪犯進行心理診斷,挖掘他們犯罪的心理潛因,這對預防此類犯罪非常寶貴,而且對以后偵破此類案件更是至關重要。
“特別是變態犯罪,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路去偵破,就會走很多彎路,如果把犯罪心理學融入到刑偵工作中。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普通案件惡化,使犯罪在初期階段得到化解,而不是走向極端。”
小案件也要及時偵破
另外,劉向宏特別向基層公安工作者提醒:不要忽視小案件。一些小案件經常被一拖再拖,這樣會使小案發展成大案,而且還會失去一些重要的偵破線索。在沈氏兄弟連環殺人案中,假設當初警方對第一起強奸案及時偵破,對嫌疑人及時處理,就不會有沈氏的第一次殺人,那么以后這10多名女性可能就不會受到殺害。
“及時懲罰比加重懲罰效果要好得多。”劉向宏說,這是很多國際犯罪學專家經過大量考察后得出的共識。
-
四大不健康心理會導致你犯罪現在的很多家庭里面都是獨生子女,而且被家人給保護著,愛著捧著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逆境中的一些職位,那么肯定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
-
四個不健康心理會導致犯罪一般現在的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孩子,而且家長們經常會把她捧在手心里面,可能大家不知道,有些不健康的心理,肯定會導致孩子出現
-
通過江歌案,如何看待罪犯的心理特征?江歌案的發生,引起了無數人的深思。江歌本身跟兇手毫無關系,就是因為太善良而被牽連,加上案發地點又是日本,兇手只被判了短短
-
男子被解雇砍殺老板妻兒 解雇心理調整近日一位男子因為被公司無故解雇,心理憤憤不平,沖動之下竟跑到老板王某的家中,砍傷了老板的老婆和兩個兒子,其中幼子經搶救無
-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吸毒成癮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吸毒成癮?我們從懂事起,就被教育知道了毒品的危害性,會使得家庭破碎,所以從小就已經了解,毒品是堅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