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事件頻發警示中國改善心理健康服務
數月來的系列校園襲擊案件引發了眾多討論:我們怎樣防止如此極端的暴力事件?
當許多學校門口開始有警察巡邏,政府部門呼吁全社會參與維護校園安全的同時,心理學家們認為,中國社會應當正視心理干預缺位的問題,改善相應服務,以盡早發現和治療具有潛在暴力傾向和社會威脅的心理疾患。
最近一起校園襲擊事件發生在陜西南鄭。5月12日,嫌疑人吳煥明持刀闖入幼兒園致使7名兒童和2名成人死亡,最后自殺身亡。警方的調查顯示,此前數月他因患病明顯出現極度焦慮、擔憂和恐慌的情況,4月下旬曾兩次自殺未遂。
上海交通大學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主任費立鵬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盡管難以預測暴力行為,但是完善的心理干預服務能夠幫助人們盡早發現和妥善治療心理疾病,避免包括暴力行為在內的極端后果的出現。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于2001年到2005年間對中國四省市1.13億名18歲以上居民進行抽樣調查后發現,有心理疾病的人當中只有5%曾經接受過專業治療。
心理健康服務網絡不完善、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認識不夠和依然嚴重的社會歧視都是心病難得“心藥”醫的重要原因。
費立鵬說,盡管中國的心理健康服務近年來有很大發展,但是服務網絡仍需要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社區。“中國大多數的心理健康服務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專門醫院。近年來一些普通醫院也逐步有了精神科,但社區層面的咨詢服務基本沒有”。
他認為,中國社會對精神病人的歧視也需要進一步消除。“即便我們能夠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治療服務,如果人們不愿意前來接受治療,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錢銘怡說:“中國人對心理問題的認識依然有待進步。許多人并不認為心理問題是疾病,需要就醫。比如抑郁癥患者,他們的家人也許認為只是情緒低落,可以自我調整,結果可能延誤治療,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臺資企業富士康在深圳的代工工廠自1月以來已有10名員工墜樓,8人死亡,警方的初步調查顯示為自殺。第七名自殺者盧新在5月6日墜樓前曾表現出較為嚴重的臆想和抑郁癥狀。
費立鵬說:“許多暴力和極端行為都與人際關系的挫折和缺乏應對壓力的能力有關。我們需要更為長期的心理干預項目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這只能從孩子做起。”
他說,國外的相關研究顯示,如果孩提時代曾經接受過類似的心理干預,青少年出現暴力傾向、自殺和精神疾病的幾率會有所下降。
錢銘怡說:“最近30年,中國社會變化非常迅速,心理學上稱之為‘生活事件’的事情發生頻率高,比如換工作、借錢、搬家或離婚,這都會增加心理壓力。”
根據衛生部的統計數據,7%的中國人有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但是,作為心理健康服務重要內容的心理咨詢業還不能滿足需求。”錢銘怡說。
截至2009年,中國共有16.4萬心理咨詢師和1.6萬名注冊精神科醫師。錢銘怡認為,不論是心理咨詢師還是精神病醫生的數量都很少,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
四大不健康心理會導致你犯罪現在的很多家庭里面都是獨生子女,而且被家人給保護著,愛著捧著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逆境中的一些職位,那么肯定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
-
四個不健康心理會導致犯罪一般現在的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孩子,而且家長們經常會把她捧在手心里面,可能大家不知道,有些不健康的心理,肯定會導致孩子出現
-
通過江歌案,如何看待罪犯的心理特征?江歌案的發生,引起了無數人的深思。江歌本身跟兇手毫無關系,就是因為太善良而被牽連,加上案發地點又是日本,兇手只被判了短短
-
男子被解雇砍殺老板妻兒 解雇心理調整近日一位男子因為被公司無故解雇,心理憤憤不平,沖動之下竟跑到老板王某的家中,砍傷了老板的老婆和兩個兒子,其中幼子經搶救無
-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吸毒成癮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吸毒成癮?我們從懂事起,就被教育知道了毒品的危害性,會使得家庭破碎,所以從小就已經了解,毒品是堅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