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罪心理學之沒有證據創造證據
很多朋友喜歡看關于唐代名臣狄仁杰的故事,近年來很火,這個人物也被電視劇、電影盯著不放。其實,中國古代的斷案奇才們真是太多了,這些文官們讀的是四書五經,參加的是科舉考試,沒有受過任何刑偵教育,卻人人都是狄仁杰。
有一個案例相信很多人都覺得眼熟:某人被殺,找不到兇手,審案的官員抓來死者的妻子或不相關的人,放走時派人跟蹤,見有人上前詢問案情便抓起來,必是兇手無疑。這個案例在很多公案小說里出現過,但始作俑者是誰?
以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這個人是陸云,西晉文學家。《晉書》載:他做浚儀縣令時,一人被殺,找不出兇手,陸云就把死者的妻子抓進縣衙扣了十多天才放出去,然后派人秘密跟蹤,說:“其去不出十里,當有男子候之與語,便縛來。”果然將奸夫淫婦一并抓獲。人問其故,說:“與此妻通,共殺其夫,聞妻得出,欲與語,憚近縣,故遠相要候。”“于是一縣稱其神明。”
此后,唐代的李杰、宋代的元絳、莊遵有過相同的案例,唐代的蔣恒、張松壽有過相似的案例(他倆是把不相干的人抓起來)。后世官員們肯定都讀過《晉書》,但還真不能說他們就是學陸云。
現代刑偵有專門的犯罪心理學,古代的官員們自然沒學過,但運用得卻相當熟練。比如下面的幾個故事。
北宋陳襄任蒲城縣令時,發生盜竊案,抓住幾個嫌疑人,誰都不承認。陳襄說某寺里有座鐘能辨別盜賊,沒有偷東西的人摸它不會發出響聲,而偷了東西的人摸它就會發出響聲。陳襄親自率縣衙的官員對鐘祈禱。祭祀完畢,用帷幕將鐘遮好,暗中派人在鐘上涂墨。過了很久,讓疑犯們逐個去摸鐘,摸完再把他們集中查驗,只有一人手上沒有墨,正是此人。
與之相似,南宋劉宰作泰興縣令時,有一富戶丟失了金釵,在場只有兩個女仆,于是將她們送到官府,二人都喊冤枉。劉宰令兩人各拿一根蘆葦,說沒偷金釵的明天蘆葦還是這樣子,偷金釵的明天蘆葦將長長二寸。可想而知,第二天,偷金釵的那個人的蘆葦被去掉二寸。
清朝的楊文乾任曹州知州時,有五個人同住,其中一人丟失了金子,向官府控告其他四個人。楊文乾讓他們坐在大堂上,看了很久,說:“吾已得盜金者,非盜聽去。”一人馬上站起要走,左右當即將他捉住,果然就是那個偷金的人。
-
四大不健康心理會導致你犯罪現在的很多家庭里面都是獨生子女,而且被家人給保護著,愛著捧著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逆境中的一些職位,那么肯定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
-
四個不健康心理會導致犯罪一般現在的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孩子,而且家長們經常會把她捧在手心里面,可能大家不知道,有些不健康的心理,肯定會導致孩子出現
-
通過江歌案,如何看待罪犯的心理特征?江歌案的發生,引起了無數人的深思。江歌本身跟兇手毫無關系,就是因為太善良而被牽連,加上案發地點又是日本,兇手只被判了短短
-
男子被解雇砍殺老板妻兒 解雇心理調整近日一位男子因為被公司無故解雇,心理憤憤不平,沖動之下竟跑到老板王某的家中,砍傷了老板的老婆和兩個兒子,其中幼子經搶救無
-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吸毒成癮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吸毒成癮?我們從懂事起,就被教育知道了毒品的危害性,會使得家庭破碎,所以從小就已經了解,毒品是堅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