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愛虐心:越痛苦就越浪漫?
虐情故事這一提法的出現,距今只有不長的時間,但它很快就被讀者們接受,成為網絡愛情小說的一個頗受歡迎的子類。這一類使人閱讀得頗為痛苦的作品為何會受到歡迎,是一個讓人不禁想要探討的問題。
有人認為虐情故事是一種悲劇。然而,稍加注意就會發現,這兩者事實上并不相同。悲劇所展現的是角色的可悲與可嘆之處,在這其中,角色本身所感受到的痛苦不是必要的,甚至不是必須的。
而虐情故事所著重的,是角色所感受到的痛苦。這種痛苦可以是肉體的,也可以是心靈上的,但一般而言是兩者兼有。虐情小說中時常充滿因嫉妒而生的誤會、不必要的猜疑、缺乏溝通導致的爭吵等,愛情中的雙方因為這些而互相傷害甚至自我傷害,構成了常見的虐情小說的主要結構。
在這之中,痛苦與帶來痛苦的人物關系成為了故事的骨干,而讀者們在閱讀時,正是因為能夠從欣賞這種痛苦與矛盾而獲得閱讀的快樂。
釋放心理焦慮的逆療法
虐情故事的讀者并不是以人物的痛苦為樂。為了解釋虐情故事的閱讀樂趣,我們可以做一個類比。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當內心承受壓力、感到焦慮的時候,看場電影,可以舒解壓力,使精神振奮。但有趣的是,有時候最能為人解除壓力的,并不是歡快、明朗的喜劇,而是讓人心驚膽顫的恐怖故事。在自身的安全中承受一些強烈的壓力與刺激,反而可以使人輕松起來。
與恐怖電影類似,讀者閱讀虐情故事時,從內心中把自己與角色重疊起來,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寫的痛苦,這種痛苦與讀者心中的某種焦慮、畏懼或不安之處相呼應,使讀者內心的弦被完全拉緊。當閱讀完成時,讀者就如同親身經歷了一場如此的痛苦一般,內心的焦慮自然會隨之得到緩解或消除。
我們從經驗就可以知道,恐怖電影所喚起的,是人們內心最直接的和最本能的恐懼——殺害、猛獸、無法看透的黑暗等等,這正是恐怖電影所夸大描述的東西。就如恐怖小說作者弗蘭克•貝爾克納普•朗所說的,“那些吸血鬼和狼人,不就是被夸大、變形的蝙蝠和大狗嗎?而地獄的烈焰,又有誰不怕火呢?”
遵循同樣的道理,我們看出,虐情小說的受眾被小說所喚起的感情:對戀愛關系的不信任和恐懼。
當人們戀愛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一切感情世界托付給自己的戀人,因此與戀人形成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旦被戀人傷害,就會在心底留下深深的傷痕。對這種傷害的畏懼造成了部分人對戀愛關系的不信任——由于不信任自己與愛人能夠保證不對對方造成傷害,因此畏懼愛情。這種畏懼甚至出現在并未真正受過傷害的人身上。然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終究是要與人相愛、最終成為某人的戀人,并因此成為家人和夫妻的,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本性。因此,對這一未來的焦慮就揮之不去。
在虐情故事當中,有各種因誤會、猜疑和溝通不良帶來的痛苦事件,這種情節所描寫的正是戀愛中的苦果,因此令一部分讀者感同身受,雖然大部分讀者并沒有類似的經歷。
正是這些對愛情關系抱持懷疑和不信任的想法,使他們不由自主地接受了文中的痛苦,并借著這種并不會使自己真正受到傷害的痛苦,來釋放自己心中的焦慮。
殘酷背后的純美愛情童話
上文說了虐情故事的部分樂趣,但那并非全部。因為,如果真的希望角色們不再受苦的話,我們理所當然地會問:既然他們那么痛苦,那兩人一拍兩散,從此天涯永隔、再不相見,不就彼此相安無事?
-
女性們,你們是否也有這些心理問題對于女性來說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年輕,可是很多人到了30歲的時候肯定會皮膚慢慢的衰老,臉上長了很多的黃褐
-
端午節做有些事情竟然可以轉好運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會有好運常伴,但是大家不知道,在端午節的時候做一些事情,真的可以幫助我們轉運的,
-
處在熱戀中的女性會出現哪些誤區在情竇初開的年齡,為之這對于青年男女來說都是特別興奮和開心的,尤其是女性朋友們此時大腦智商會失去原有的理智性,這樣長時間
-
女人應該如何挑選男人?女孩子都特別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變得越來越乖順,而且也希望自己結婚的對象就是以后的伴侶,但是女人怎么樣很好的去挑選男人,現在
-
女人婚后焦慮癥的表現 七大心理表現可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女孩子都特別喜歡害怕結婚的,這就是所謂的婚后焦慮癥但是現在就為大家介紹婚后焦慮癥的一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