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戀需要治療嗎?無性戀的心理解析
在生活中,通常都是異性戀占大多數,當然,現在也有不少同性戀的情況。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人群當中,有一部分朋友卻不愛同性也不愛異性,處于無性戀的困惑中。
飲食男女是孔老夫子講過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飲食、男女,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一個是性的問題。現在是多元化世界,每個人的性表現也會各有不同。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約有7000萬人為“無性戀”者,專家將這種現象稱為“第四性”。了解的目的,是希望能給予選擇更多的尊重和包容。
無性人的定義
在我們了解的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這三種性形態中,共同點是都對自己喜歡的一方,在肉體接觸時產生性渴望,有很強的性沖動,而無性戀者群體則在同性與異性的挑逗下均沒有性沖動,不會產生性欲望,所以這些群體才被稱為“無性戀”。
無性戀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傾向的人,即不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傾向,對男性和女性都持一種較冷淡的態度,不會對任何一方產生興趣,但會因自己的性別或日常經歷而對某一性別多出一些好感。無性戀對人難以產生很多好感,亦不多會出現厭惡。不過無性戀是否是一種性傾向到目前為止都還有爭議。
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副教授博蓋特稱,“無性戀”人群可大體分為兩類。A類“無性戀”者仍有性沖動,但絕對不會把這種沖動向同性或異性表現出來;B類人群則是徹底感受不到性沖動。
令人費解的是,無性人并不是指那些性欲望低或者性激素水平有問題的人。他們并不覺得他們失去性欲望或者覺得自己具有什么問題了。他們只不過覺得性在他們的生活里根本沒有占據什么優先地位,或者說根本排不上號。
無性戀的心理解析
性是人類的本能,也是每個人必有的生理需求。大多數有性戀者認為只有植物才涉及到無性,然而,無性戀者卻宣稱自己的戀愛是這樣的:我可以愛你,但別指望我跟你上床;就算我跟你上床,那也不一定表示我愛你。如果我愛你,那并不是因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如果我不愛你,那也不是因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你可以是男人、女人或者都不是,我不在乎。因為我是無性戀。這就是無性戀者的行為心理。
無性戀對性缺乏渴望
無性戀的表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性無能和性冷淡。但心理學家很不認同這種看法,許多無性戀者對待性是持很開放的態度的,他們并不是害怕性,或是覺得不好意思。簡單地說,他們就是對性缺乏渴望。
很多人認為無性戀都是生理上有性功能障礙的病人。實際上,真正意義的無性戀者的生理功能都是正常的。他們和疾病導致的無性行為有本質上的區別。性殘疾者是被動的無性,而無性戀者是積極主動的放棄性接觸。有的無性戀男人甚至會和有著“普通”性欲的男人一樣頻繁手淫,這說明在生理上他們并無異常。
無性戀需不需要治療
科學意義上講,無性通常涉及的是一些植物,蠕蟲以及其他不需要性來實現繁殖的生物。當學術團體沉迷于“誰覺得誰有性吸引力和為什么”的時候。大部分科學家都忽視了“不覺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這個概念。
一些心理學專家表示,無性戀者很有可能是一種情感障礙的臨床表現。情感障礙的主要表現以情感高漲或低落為主。并且,情感障礙與性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也就是說,無性戀之所以對同性與異性都沒有性欲,是因為他患上了情感障礙,情感障礙容易使人喪失性欲并對別人的性暗示產生阻抗。也有的專家認為,無性戀與性取向無關,他們在無性的條件下沒有感覺到不適,所以不需要治療。
無性婚姻悄然興起
據了解,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職業疲勞頻發,很多夫妻實際生活中都處于“無性”或是“少性”的狀態。
近年中國人民大學進行過一項調查,在被調查的3824位20歲到64歲的已婚或同居男女中,每月性生活不足一次者達到28.7%,在最近的一年里,連一次性生活都沒有的占6.2%。而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兩性生活,正是社會學家認定的“無性婚姻”的標準。
我們發現越是在大城市,無性婚姻的現象就越嚴重。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而且也是個人喜好和隱私,大家都應該給予寬容和理解。
-
高質量的性愛與女性顏值無關排除對性的偏見,從自卑心理和自我壓抑中解放出來,不美的女人一樣能有美好性愛。
-
愛情可以讓兩個人越來越相似如果兩個人互補具有吸引力,為什么男人和女人當他們墜入愛河后變得相似?
-
內褲看穿男人性愛心理想讓夫妻之間的感情變得非常的和睦,那么就應該要適當的去過一些性生活,可是很多男性和女性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疾病的發生,
-
女性婚前性行為的心理誤區女性婚前性行為的心理誤區。很多女性都喜歡在婚前同居一段時間,同居之后不能避免的就是婚前性行為了,但是很多女性還是非常喜歡
-
健康視覺:什么是健康的性心理人到青春妙齡,進入了一生的黃金年華,性的成熟隨之會給青年們帶來許多心理問題和令人困擾的事情。我們的社會,伴隨著現代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