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與教師心理健康
高教系統正在進行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改革讓每位教師都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大的壓力,壓力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適度壓力能引起我們的積極的反應,壓力過度則可能導致種種身心失調現象,這些身心失調反過來又“放大”了心理壓力,最終可能形成心理危機。那么,如何有效駕馭壓力呢?
首先,形成“壓力免疫”。在應付壓力之前,首先要對壓力有明確的認識和接受的態度,認識到壓力及其反應不是個性的弱點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會體驗到的正常心理現象。其次,采取積極的壓力應付模式。壓力應付可分為情緒定向應付和問題定向應付。處理引起壓力的事件本身,分析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動手解決。再次,主動尋求社會支持。尋求社會支持是我們應付壓力的有效手段。當個體受到壓力威脅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可以使我們恢復信心。
改革帶給我們一種新的情境,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一情境的意義,我們就無法選擇、修正和控制。而面對不能控制的情境,我們就會產生情緒問題。因此,控制情境的首要一點就是要認清高校改革的迫切性,了解改革的基本思路,做到“有備無患”而非“措手不及”。
改變認知是重要的調節策略,認知評估是情境與情緒之間重要的中介變量。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積極認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時,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強信心、情緒飽滿。有些教師看問題時容易“想不開”,使情緒也陷入低落。其實,變換一種看問題的角度,會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再次,注意行為調節。不良情緒已經發生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上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情緒,這屬于反應調節。也許這些行為是瑣碎的,但卻是獲得良好情緒的有效方法。例如,參加文體活動;改變面部表情,對自己微笑;改變行走姿勢,抬頭挺胸,昂首闊步;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整理書桌或衣柜,讓一切井井有條;找個朋友盡情地傾訴等等。這些行為能宣泄情緒,或轉移注意,或產生積極暗示。經常運用,能增強自我對情緒的調控能力。久而久之,這些策略就會成為個體的一種反應機制。
如何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從廣義上來說,應該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這種環境能促使人們不斷地進行自我調適,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良好心理環境的營造,與學校的方方面面都有關系,如物質條件,管理措施,工作職責,人際關系等,總之,做任何事情,多從“心理”這一層面加以考慮。事實上,任何改革都必須考慮到“心理”這一層面。從狹義來看,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學校針對教師,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一些心理測驗與調查,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舉行心理講座或座談會,等等,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促進教師的心理成長。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