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控制不自己的偷癮
家庭矛盾、人際關系、學習壓力、暴力隱患等方面的因素正日益困擾著現代社會的青少年,近1/4的中學生有輕生念頭,是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調查數據,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不僅僅是家長、學校和心理專家關注的話題,它更是我們整個社會應該共同承擔的社會問題。
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典型案例
從5歲那年第一次偷拿家里的500元錢開始,女孩李林(化名)嗜偷成癮已整整10年了。心力交瘁的父母想盡了所有的辦法,倔強而無奈的孩子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昨日,李林的父母、舅舅和舅媽向本報求助:究竟用怎樣的方式才能徹底斷絕孩子的偷癮?本報記者為您報道
10年嗜偷成癮,她該何去何從
悲父母:女兒偷習難改
說起女兒的成長經歷,從樂至老家來蓉的父母淚流滿面。李林5歲那年,家里突然發現平時放在衣柜里的500元錢不見了,直到許多天后,夫妻倆才發現盜竊者居然是自己5歲的女兒,但那時,李林的父母并未太過指責孩子。
小學二年級時,李林成功地從老師辦公室里拿走了一本教科書,并于第3天偷偷還回。而在學校花卉展期間,李林甚至將一盆鮮花挪到了廁所里,然后“義憤填膺”地向校長舉報:“有同學偷花!”……直到孩子上小學6年級時,父母才恍然發覺:這個在家人面前言語不多的乖女兒居然染上了如此惡習!面對父母一次次的責罵,李林每次都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然而,“下不為例”的話卻在父母的斥責和淚水中一次又一次地說了又說。舅媽:孩子屢教不改
上初中后,李林繼續偷著拿家里的錢。幾年間,她已學會了嫻熟地擰開抽屜的螺絲,粗暴地砸壞堅固的鐵鎖。最“經典”的一次,她將家里放在衣柜里的1000多元錢偷偷拿走,然后用扳手打碎穿衣鏡,逼真地營造出“有賊入室”的假象。這一度讓家人信以為真。而當父母恍然大悟后,他們徹底絕望了:父母難以理解孩子那離譜的“銷贓方式”―――不是買工藝品送給同學,就是干脆將錢送給同伴。每次“追贓”,家人都要一次次地厚著臉皮來到同學家,重復說著同樣的話:“我們女兒給你的錢還在不……”
相關文章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