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讓我無法生活下去
四年前,我從一個偏僻的縣城考入這所大學,成為遠近皆知的“狀元”。
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家里人一直都不支持我讀高中,可沒想到,我最終還能考上大學,他們咬著牙借錢供我上了大學。
我家住在離縣城還有好幾里地的農村,家里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早已結婚生子,日子過得都緊巴巴的。
有這樣的經濟狀況,一踏進大學校門,我就意識到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大學第一天,我特別緊張,因為我身上帶的錢除了學費就只剩下借來的幾百塊錢,我甚至都不知道這些是否夠我交齊書本費。
入學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打工的機會。每周我來回坐兩個小時的車去給一個初中女孩補習數學,每次賺15元,這樣,我一周的生活費就有保證了。
其實,在大學里,最困擾我的還不是經濟上的窘困,而是自卑與茫然。初到大學,我不會使電話,撥通號碼后,不知道什么樣的聲音是表示接通,什么樣的聲音是占線。有的時候,聽到宿舍的女友們在談論哪個明星、哪個品牌時,我就感覺到自己的多余。
走在校園里,我常常低著頭,感覺自己很像一只灰禿禿的鴨子。我把所有的時間都排滿,做家教、學習,不讓自己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大一、大二的時候,我惟一能感到自豪的就是我的成績,每次考試我都名列前茅。
我的成績雖然好,但我特別羨慕室友們的生活。她們可以在沒課的時候去逛街,傍晚和男朋友看電影……而我的生活中卻只有枯燥的課本和奔波的打工。我常常感覺到,我在大學里是這樣的身不由己。
很快大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就到了。當時校園里流行一種說法:上了一回大學,要是沒談過戀愛、沒補過考、沒逃過課,就不算完整的大學生活。照這個標準,我充其量也只能算半個大學生。到了復習階段,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腦子整天都亂哄哄的。也許是冬天來回跑得太累了,也許是自己的心情太煩了,反正腦子里總轉悠著關于“半個大學生”的那幾句話。就在考一門我學得還不錯的專業課時,我竟然異常緊張,手抖得幾乎無法答題,總想上廁所。可在去了兩趟廁所后,我的狀態依然沒有緩解。結果考試時間還沒結束,我就走出了考場。
后果當然可想而知,掛科!可掛科補考是要交錢的!我又得去籌這筆錢。現在,我特別后悔,自己卻又解釋不清楚為什么會犯這樣的毛病。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又會有更多的擔心:現在我就這樣,將來等到談戀愛的時候會不會受影響?找工作會不會受影響?那我的一生豈不是完了?
那個寒假,我像以往的假期一樣,等到快過年才回家。不是我不愿意回家,而是每次回去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姐姐,她嫁的男人好吃懶做。見面我都得聽她那一肚子苦水,而姐姐的結束語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以后我和孩子可就靠你啦!”哥哥嫂子也總暗示我:“以后你侄子就靠你啦!”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奮發考研。我成績不錯,當然也想試試,但一想到家境的窘困,我知道這一次我是不得不真的放棄了。
現在,我已經聽不進課了。本來,上次掛科后我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但一上課我就緊張,越想聽清越聽不清,越聽不清我就越著急,常常一堂課下來,我急得滿頭大汗,但老師講的東西卻一個字都記不得……
專家 評論
你不過是精神上的貧困生
從父母期望和競爭取勝的角度來說,大學生常被稱為精英或驕子。從社會角色與責任的角度來說,大學生又被稱為“延緩支付”的一代。人應當從18歲就開始回報父母與社會,上大學只是為了回報得更多更好,這就叫“延緩支付”。延緩支付意味著利息的增加,加倍苦學才是大學生的英雄本色。遺憾的是,精英與驕子們居然會有人如此認真地對待這樣的話:“上了一把大學,要是沒談過戀愛、沒補過考、沒逃過課,就不算完整的大學生活。”如果大學生活真的如此“完整”,那么精英與驕子就不是在延緩支付,根本就是徹底賴賬。這種丑惡的理念從何而生呢?明確的回答是——丑惡的根源是貧困。
說到貧困,人們往往會對號入座,想到家鄉的偏僻,想到家境的困窘,想到父老鄉親的無知等等。這么想你就跑題了。你想到的只是物質的不富有,這怎么能叫貧困呢?
什么樣的貧困產生丑惡?精神財富的匱乏!
由此想到朱光潛先生的深刻見解——“充實而有光輝謂之美。”反過來說,“空虛而多陰損謂之丑”。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為什么會成為精神上的貧困生呢?
首先,必有家庭教育的失策。我不認為哪朝哪代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會略勝當代父母一籌,但從千百個咨詢案例中我卻看到當代家庭教育中最致命的缺陷是:物質上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甚至沿街乞討也供孩子上大學;但在精神上卻沒教會孩子品味幸福,感受恩情,自強不息,涌泉相報。
第二,學校教育心口不一,會上說的、墻上寫的都是素質、道德、愛,但在考核學生時卻是認分不認人。這就使精英和驕子們錯覺頻生,仿佛卷上那幾分、證上那幾個字和工資單上那幾個數就能印證他們的豪邁和偉大。殊不知離開了精神的富有,上面這些只能使人愈加蒼白而貧窮。
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們往往誤以為自己還是什么青春期,把學習生活、交往處世上的過錯一股腦推給家長和學校了之。事實上,大學生是成年人,精英與驕子的真正含義是認真選擇生命的理念、全然擔當命運的責任。
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家里人一直都不支持我讀高中,可沒想到,我最終還能考上大學,他們咬著牙借錢供我上了大學。
我家住在離縣城還有好幾里地的農村,家里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早已結婚生子,日子過得都緊巴巴的。
有這樣的經濟狀況,一踏進大學校門,我就意識到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大學第一天,我特別緊張,因為我身上帶的錢除了學費就只剩下借來的幾百塊錢,我甚至都不知道這些是否夠我交齊書本費。
入學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打工的機會。每周我來回坐兩個小時的車去給一個初中女孩補習數學,每次賺15元,這樣,我一周的生活費就有保證了。
其實,在大學里,最困擾我的還不是經濟上的窘困,而是自卑與茫然。初到大學,我不會使電話,撥通號碼后,不知道什么樣的聲音是表示接通,什么樣的聲音是占線。有的時候,聽到宿舍的女友們在談論哪個明星、哪個品牌時,我就感覺到自己的多余。
走在校園里,我常常低著頭,感覺自己很像一只灰禿禿的鴨子。我把所有的時間都排滿,做家教、學習,不讓自己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大一、大二的時候,我惟一能感到自豪的就是我的成績,每次考試我都名列前茅。
我的成績雖然好,但我特別羨慕室友們的生活。她們可以在沒課的時候去逛街,傍晚和男朋友看電影……而我的生活中卻只有枯燥的課本和奔波的打工。我常常感覺到,我在大學里是這樣的身不由己。
很快大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就到了。當時校園里流行一種說法:上了一回大學,要是沒談過戀愛、沒補過考、沒逃過課,就不算完整的大學生活。照這個標準,我充其量也只能算半個大學生。到了復習階段,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腦子整天都亂哄哄的。也許是冬天來回跑得太累了,也許是自己的心情太煩了,反正腦子里總轉悠著關于“半個大學生”的那幾句話。就在考一門我學得還不錯的專業課時,我竟然異常緊張,手抖得幾乎無法答題,總想上廁所。可在去了兩趟廁所后,我的狀態依然沒有緩解。結果考試時間還沒結束,我就走出了考場。
后果當然可想而知,掛科!可掛科補考是要交錢的!我又得去籌這筆錢。現在,我特別后悔,自己卻又解釋不清楚為什么會犯這樣的毛病。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又會有更多的擔心:現在我就這樣,將來等到談戀愛的時候會不會受影響?找工作會不會受影響?那我的一生豈不是完了?
那個寒假,我像以往的假期一樣,等到快過年才回家。不是我不愿意回家,而是每次回去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姐姐,她嫁的男人好吃懶做。見面我都得聽她那一肚子苦水,而姐姐的結束語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以后我和孩子可就靠你啦!”哥哥嫂子也總暗示我:“以后你侄子就靠你啦!”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奮發考研。我成績不錯,當然也想試試,但一想到家境的窘困,我知道這一次我是不得不真的放棄了。
現在,我已經聽不進課了。本來,上次掛科后我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但一上課我就緊張,越想聽清越聽不清,越聽不清我就越著急,常常一堂課下來,我急得滿頭大汗,但老師講的東西卻一個字都記不得……
專家 評論
你不過是精神上的貧困生
從父母期望和競爭取勝的角度來說,大學生常被稱為精英或驕子。從社會角色與責任的角度來說,大學生又被稱為“延緩支付”的一代。人應當從18歲就開始回報父母與社會,上大學只是為了回報得更多更好,這就叫“延緩支付”。延緩支付意味著利息的增加,加倍苦學才是大學生的英雄本色。遺憾的是,精英與驕子們居然會有人如此認真地對待這樣的話:“上了一把大學,要是沒談過戀愛、沒補過考、沒逃過課,就不算完整的大學生活。”如果大學生活真的如此“完整”,那么精英與驕子就不是在延緩支付,根本就是徹底賴賬。這種丑惡的理念從何而生呢?明確的回答是——丑惡的根源是貧困。
說到貧困,人們往往會對號入座,想到家鄉的偏僻,想到家境的困窘,想到父老鄉親的無知等等。這么想你就跑題了。你想到的只是物質的不富有,這怎么能叫貧困呢?
什么樣的貧困產生丑惡?精神財富的匱乏!
由此想到朱光潛先生的深刻見解——“充實而有光輝謂之美。”反過來說,“空虛而多陰損謂之丑”。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為什么會成為精神上的貧困生呢?
首先,必有家庭教育的失策。我不認為哪朝哪代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會略勝當代父母一籌,但從千百個咨詢案例中我卻看到當代家庭教育中最致命的缺陷是:物質上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甚至沿街乞討也供孩子上大學;但在精神上卻沒教會孩子品味幸福,感受恩情,自強不息,涌泉相報。
第二,學校教育心口不一,會上說的、墻上寫的都是素質、道德、愛,但在考核學生時卻是認分不認人。這就使精英和驕子們錯覺頻生,仿佛卷上那幾分、證上那幾個字和工資單上那幾個數就能印證他們的豪邁和偉大。殊不知離開了精神的富有,上面這些只能使人愈加蒼白而貧窮。
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們往往誤以為自己還是什么青春期,把學習生活、交往處世上的過錯一股腦推給家長和學校了之。事實上,大學生是成年人,精英與驕子的真正含義是認真選擇生命的理念、全然擔當命運的責任。
相關文章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