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愛喝酒是一種病
22日下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物質依賴病區內人聲鼎沸、笑語連連,一臺新年聯歡會正在進行中,參加的人都是華西戒酒俱樂部的成員。他們曾經酗酒成癮,如今,在醫生的幫助下,他們戒除酒癮,重新找回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被稱為“社交潤滑劑”的酒飲品倍受青睞,酒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因酗酒而導致的身體問題及家庭、社會危害也日益嚴重。酒徒多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義務感、責任感、榮譽感、道德感降低,對家庭缺乏關心,很少顧及親屬和家庭,對工作疏懶不負責任,玩忽職守。目前,臨近歲末年關,各種飯局和應酬也多了起來,難免就要喝上幾杯,“隱忍多時”的酒癮可能就在這時“卷土重來”。專家表示,酒癮是一種物質依賴疾病,不僅要從身體上戒除,更重要的是戒除“心癮”,徹底遠離酒依賴。
42年酒齡喝出一身毛病
在華西醫院戒酒俱樂部聯誼會上,成員鄧先生告訴記者,他17歲時便開始喝酒,酒齡已有42年。喝酒成癮后,每天至少要喝下1斤不低于50度的白酒,一不喝酒,手就會發抖。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間,他借酒來克制心理的恐懼,每頓飯至少喝半斤白酒,在那之后對酒的依賴更嚴重了。沒事總要喝上那么一小口,才覺得心里舒服。
酗酒讓鄧先生的健康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1年前,我酒后駕車,不僅自己受了傷,還撞壞了別人的車,賠了1萬多元。”鄧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自己酗酒,家人都很反感,家庭和睦也受到影響。“妻子曾把我送往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戒酒中心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治療,但出院后,又管不住自己,總要偷偷地喝上兩盅。”鄧先生說,年輕時喝得再多都不會有事,可一上了歲數卻發現,沾了一丁點酒,又是頭痛又是打噴嚏,冒虛汗,記憶力嚴重下降,肝和胃也時常不舒服,有時甚至全身發抖,無法站立。
戒掉“心癮”42年酒癮1個月甩脫
2008年11月,鄧先生來到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治療酒癮,并加入了華西戒酒俱樂部。經過30天的治療,他成功戒除了酒癮,到現在他都滴酒不沾,身體狀況保持良好。
談到戒除酒癮的過程,鄧先生表示,過去只要生活上一遇到不順,就會喝上兩盅直到麻木為止,醒來后就能忘記一切憂愁和煩惱。這種習慣漸漸地轉變成了一種依賴,“生理上對酒的依賴好治,可是心理上的卻不好治,而恰恰心理上的依賴才是戒癮的關鍵。”
據鄧先生介紹,戒酒俱樂部每周四都會組織討論會,讓成員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戒酒經歷和經驗;成員、家屬和醫護人員還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和游戲互動,感覺生活中確實少了許多悲傷和憂愁,心理上對酒的依賴就減輕了。“對于我來說,只要樹立了生活信心,樂觀向上地看待問題,就自然不會借助酒精來消除煩惱和憂愁。”鄧先生表示。
對飲酒產生心理渴求是酒癮形成的前兆
據了解,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心理和身體的兩種依賴。那么,如何判斷飲酒成癮呢?據有關專家介紹,對飲酒產生了強烈的心理渴求是酒癮形成的前兆,并且,酒癮患者飲酒行為方式具有規律性,每天必飲,嚴重的患者甚至每頓必飲,否則容易出現煩躁、心慌、手顫抖等癥狀;另外,酒癮患者喝起酒來速度特別快,喜歡獨飲、快飲,飲酒自控能力下降、酒量逐漸增多。
記者在華西戒酒俱樂部中了解到,這些酒癮患者中有不少人最初只是希望借酒鎮定情緒,幫助睡眠或克服某種心理恐懼,沒想到最后卻事與愿違。隨著時間推移,患者對酒精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酒量越來越大,到后來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后,才想到上醫院。專家表示,酒癮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市民要防微杜漸,一旦發現酒癮征兆,應及早到專業治療機構治療。
轉變生活態度戒酒后更要防復飲
“現在喝酒的人很多,而產生酒依賴的人占其中5%。已經形成酒癮的人一旦停止喝酒,就可能出現“戒斷癥狀”,輕者會出現手抖、心慌,重者會出現意識障礙、癲癇等。”華西心理衛生中心李靜教授講,建議病人要依靠專業的醫療機構戒除酒癮,不要隨意在家里戒酒,以免發生意外;同時,要治好酒依賴,除了要接受正規的治療,更重要的是轉變生活態度,改變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醫治‘酒依賴’癥的最佳良藥,要舒解生活壓力的人,應該選擇運動、娛樂等健康方式,而不能一味地依賴酒精刺激。”
據介紹,戒酒的第一步就是要讓患者的身體“脫癮”,除了禁止患者飲酒外,還將視情況對病人輔以藥物治療;而戒酒最難也是關鍵的階段就是“防復飲”,即防止患者在短暫戒酒后再度飲酒,這主要是采取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解除心癮,降低對酒精的依賴。“心理治療不能只依靠醫院的治療,酒依賴者最終還是會走上社會,那時就需要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人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徹底遠離酒癮。”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被稱為“社交潤滑劑”的酒飲品倍受青睞,酒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因酗酒而導致的身體問題及家庭、社會危害也日益嚴重。酒徒多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義務感、責任感、榮譽感、道德感降低,對家庭缺乏關心,很少顧及親屬和家庭,對工作疏懶不負責任,玩忽職守。目前,臨近歲末年關,各種飯局和應酬也多了起來,難免就要喝上幾杯,“隱忍多時”的酒癮可能就在這時“卷土重來”。專家表示,酒癮是一種物質依賴疾病,不僅要從身體上戒除,更重要的是戒除“心癮”,徹底遠離酒依賴。
42年酒齡喝出一身毛病
在華西醫院戒酒俱樂部聯誼會上,成員鄧先生告訴記者,他17歲時便開始喝酒,酒齡已有42年。喝酒成癮后,每天至少要喝下1斤不低于50度的白酒,一不喝酒,手就會發抖。在“5·12”汶川大地震期間,他借酒來克制心理的恐懼,每頓飯至少喝半斤白酒,在那之后對酒的依賴更嚴重了。沒事總要喝上那么一小口,才覺得心里舒服。
酗酒讓鄧先生的健康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1年前,我酒后駕車,不僅自己受了傷,還撞壞了別人的車,賠了1萬多元。”鄧先生告訴記者,因為自己酗酒,家人都很反感,家庭和睦也受到影響。“妻子曾把我送往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戒酒中心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治療,但出院后,又管不住自己,總要偷偷地喝上兩盅。”鄧先生說,年輕時喝得再多都不會有事,可一上了歲數卻發現,沾了一丁點酒,又是頭痛又是打噴嚏,冒虛汗,記憶力嚴重下降,肝和胃也時常不舒服,有時甚至全身發抖,無法站立。
戒掉“心癮”42年酒癮1個月甩脫
2008年11月,鄧先生來到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治療酒癮,并加入了華西戒酒俱樂部。經過30天的治療,他成功戒除了酒癮,到現在他都滴酒不沾,身體狀況保持良好。
談到戒除酒癮的過程,鄧先生表示,過去只要生活上一遇到不順,就會喝上兩盅直到麻木為止,醒來后就能忘記一切憂愁和煩惱。這種習慣漸漸地轉變成了一種依賴,“生理上對酒的依賴好治,可是心理上的卻不好治,而恰恰心理上的依賴才是戒癮的關鍵。”
據鄧先生介紹,戒酒俱樂部每周四都會組織討論會,讓成員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戒酒經歷和經驗;成員、家屬和醫護人員還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和游戲互動,感覺生活中確實少了許多悲傷和憂愁,心理上對酒的依賴就減輕了。“對于我來說,只要樹立了生活信心,樂觀向上地看待問題,就自然不會借助酒精來消除煩惱和憂愁。”鄧先生表示。
對飲酒產生心理渴求是酒癮形成的前兆
據了解,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心理和身體的兩種依賴。那么,如何判斷飲酒成癮呢?據有關專家介紹,對飲酒產生了強烈的心理渴求是酒癮形成的前兆,并且,酒癮患者飲酒行為方式具有規律性,每天必飲,嚴重的患者甚至每頓必飲,否則容易出現煩躁、心慌、手顫抖等癥狀;另外,酒癮患者喝起酒來速度特別快,喜歡獨飲、快飲,飲酒自控能力下降、酒量逐漸增多。
記者在華西戒酒俱樂部中了解到,這些酒癮患者中有不少人最初只是希望借酒鎮定情緒,幫助睡眠或克服某種心理恐懼,沒想到最后卻事與愿違。隨著時間推移,患者對酒精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酒量越來越大,到后來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后,才想到上醫院。專家表示,酒癮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市民要防微杜漸,一旦發現酒癮征兆,應及早到專業治療機構治療。
轉變生活態度戒酒后更要防復飲
“現在喝酒的人很多,而產生酒依賴的人占其中5%。已經形成酒癮的人一旦停止喝酒,就可能出現“戒斷癥狀”,輕者會出現手抖、心慌,重者會出現意識障礙、癲癇等。”華西心理衛生中心李靜教授講,建議病人要依靠專業的醫療機構戒除酒癮,不要隨意在家里戒酒,以免發生意外;同時,要治好酒依賴,除了要接受正規的治療,更重要的是轉變生活態度,改變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醫治‘酒依賴’癥的最佳良藥,要舒解生活壓力的人,應該選擇運動、娛樂等健康方式,而不能一味地依賴酒精刺激。”
據介紹,戒酒的第一步就是要讓患者的身體“脫癮”,除了禁止患者飲酒外,還將視情況對病人輔以藥物治療;而戒酒最難也是關鍵的階段就是“防復飲”,即防止患者在短暫戒酒后再度飲酒,這主要是采取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解除心癮,降低對酒精的依賴。“心理治療不能只依靠醫院的治療,酒依賴者最終還是會走上社會,那時就需要家人、朋友以及更多的人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徹底遠離酒癮。”
相關文章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