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隱患:你恐懼失眠嗎?
人到中年的李女士一到夜里就發愁:人都困得不行了,可一躺到床上睡意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眼睜睜熬到天亮。這日復一日的折磨,使她對失眠有著莫大的恐懼和痛苦體驗。
李女士這種病人在夜幕降臨時,會無意識、不由自主地進入擔憂恐懼程序,我們稱之為預期焦慮。盡管早早躺下,緊閉雙眼,但腦子卻在一刻不停地胡思亂想,這些想法都是負面的,自然擾亂了睡眠。白天,病人感受著人困馬乏、效率低下的痛苦,更強化了對睡眠的期待與對失眠的恐懼。如此惡性循環,使病情由輕至重。
仔細問診我們會發現,這類病人失眠多是事出有因,如矛盾摩擦,親人出事,自身健康出點小問題等。他們為此生氣上火,悲痛,影響睡眠后仍窩在心里,未能及時疏導化解。病人的個性特征多為惆悵型、敏感型,表現為多慮、多愁、多疑,聽風是雨,夸張放大。他們對失眠十分畏懼,病人的口頭禪是“今天又沒睡著”。
情況真如病人所述,連續多少天不睡,或每天只睡個把小時嗎?從調查看,許多病人家屬反映,某某時段聽到病人打鼾聲,可等起床后,病人卻不承認。這種似睡非睡,臨床上稱之為缺乏睡眠感,是睡眠質量差,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失眠。這種狀況,仍能使機體得到一定休整。由此可見,比起失眠來,這種病態心理才是真正的隱患。
由于緊張恐懼,悲觀失望,影響到病人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他們會出現不同的軀體癥狀,如:頭昏頭痛,心慌胸悶,腸胃不適,發涼發熱等,或生理指標輕度異常。他們誤以為患了腦供血不足、高血壓病、頸椎病、心臟病、胃病、甲亢、更年期綜合征等,認為這些病與失眠有關,反復和擴大檢查范圍,其結果,進一步加重了心理應激, 致使內分泌持續失調,軀體和睡眠障礙有增無減,病情反而變得撲朔迷離。
其實,他們患的是一種因害怕失眠而失眠的恐懼癥。要解決他們的失眠問題,必須先幫助他們擺脫對失眠的恐懼。
首先,讓患者別把心事憋在心里,及時傾訴宣泄。其次,運用反向作用的心理機制,忽略睡眠,淡化睡眠觀,反而會“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