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癔病與心理作祟有關
前段時間,在甘肅省隴西縣的一所小學里,學生們接連出現了“農藥中毒”的現象,可是送到醫院后卻沒有在學生的體內檢測到任何有毒物質。后來,這些學生被診斷為“群體癔癥”。原來,癔癥這種心理疾病也可以像病毒一樣傳播,這有科學依據嗎?什么樣的人更容易被傳染呢?
——— 編者
群體性癔病百余人同“犯病”
2010年4月23日上午8時許,甘肅隴西縣首陽鎮三十鋪小學的100多名小學生正在出操,突然一些學生出現頭暈、四肢無力、腹痛的不良癥狀,反映強烈的幾名學生最先被送到了隴西縣首陽醫院。之后,學生家長先后將68名學生送到醫院。據事后調查,學生們紛紛報告早操時在操場上聞到了一股濃烈的農藥味。當地媒體稱,不僅學校的師生聞到了這股濃烈的味道,學校周圍的村民也聞到了。后來,醫生稱孩子沒事,檢查不出什么問題,可是孩子輸完液回家沒幾個小時就又犯病了。4月30日,十多名較重患者被送往甘肅省兒童醫院接受治療。
5月2日,隴西縣首陽鎮衛生院和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給出了這次事件的診斷結果:群體性癔病。醫生認為他們未從患者體內查出“有機磷”等有毒元素。經過檢查,這些孩子的神經系統都還好,但淋巴細胞水平偏高。群體性癔病的診斷報告一出,立即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質疑。認為此次事件學生“集體中毒”的可能性較大,對相關醫院的診斷結果持懷疑態度。專家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那么什么是群體性癔病呢?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癔病。癔病又稱癔癥,專業的叫法是分離[轉換]障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專業的解釋有些深奧,稱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個體所引起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意識范圍縮小,選擇性遺忘或情感爆發等精神癥狀,但不能查出其相應的器質性損害作為其病理基礎。
癔癥是一類疾病
癔癥不是表現單一的一種疾病,而是包含很多不同表現的一類疾病。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有些文化程度低的中老年婦女,在與人發生爭執或心里不痛快時,會無意識地模仿某個死去親屬的口氣說話,而且惟妙惟肖,即通常說的附體。患者一般會模仿過世的公公或其他權威長輩的口吻,來訓斥不聽話的兒子或兒媳。還有一些癔癥患者在受到精神刺激后,出現抽搐、或不能說話,或肢體不能活動,各種檢查又不能發現實質性損害。還有的人出現對傷害性事件的遺忘,即選擇性遺忘。可見,癔癥的表現復雜多變。但共同點都是,有心理因素作為發病的誘因,個體的性格容易受到暗示或自我暗示。面對現實的困境時,他們難以應付。于是就用上述奇奇怪怪的迂回的方式,即癥狀,來應對困境。
比如有人在與他人發生沖突時,會出現四肢抽搐,很類似于癲癇發作。而這個癥狀一旦出來,對方則會擔心自己把當事人氣出病來,而會退縮讓步。還有的人在遭遇重大的挫折或傷害時,比如強暴、天災人禍,過后會對所發生的事情忘得干干凈凈,即選擇性遺忘,其實也是在回避傷害情景在腦海里再現時對自己再次構成傷害,而將其壓抑到了無意識中去。
而群體性癔病,即癔癥的集體發病或流行性癔癥,則是癔癥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這種情況多發生于一些常在一起生活的群體中,如學校、寺院、相對封閉或集中的工廠,以及其他公眾場所。最初有一人出現癔癥發作,周圍目睹者的精神受到感應,相繼發生類似癥狀。由于對這類疾病的性質不了解,常在這一群體中引起廣泛的緊張恐懼情緒。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影響下,使癔癥在短期內爆發流行。大多歷時短暫,表現形式形似。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氣功”非常流行。當時一些所謂的氣功師在培訓班上所做的講座神乎其神,有的氣功師宣稱能夠在氣功的作用下可以讓啞巴開口說話,有的氣功師自詡能夠讓一些身患絕癥的病人起死回生。而臺下的聽眾也大多聽得如醉如癡。而且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氣功師一發功,下面就一些人就會前仰后合,或手舞足蹈,或者會聞到某種特別的氣味。
后來被證實,其中相當一部分氣功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偽氣功。一些所謂的“氣功大師”大多是經過媒體或自我包裝出來的,鼓吹一些所謂的特異功能,從而建立自己權威性和神秘感。而很多聽眾之所以出現稀奇古怪的行為表現,與氣功師的暗示有直接的關系。
比如,“氣功師”會說,“我發功的時候,你們就會感到有一股力量在身體內流動。悟性越好的人,越能感受得快。”那么臺下那些崇拜者真的就有人會感到自己體內有力量流動起來,而出現一些身體晃動的行為表現。有些人為了獲得這種特殊的感覺,或者證明自己悟性高,也會自我暗示而出現一些身體的反應。更主要的是,聽眾里面有些人就是氣功師的“托兒”,他們率先表演,做出一些強烈的顯眼的表現,從而誘導一些人有意或無意地模仿,而出現類似的行為表現。受到感應的人很多,他們的表演就越成功,而那些被感染的人群就越符合“群體性癔病”的特點。
可見,所謂群體性癔病,首先是一種群體性的一致的或接近一致的共同行為,而未必一定要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病”的表現。在某些演藝明星的演唱會,粉絲們的一些瘋狂而又統一的舉動,就具有群體性癔病的色彩,只不過與當時的情境并不沖突,所以不認為是病。或者在某些偉人的葬禮中,有一個人哭得暈倒在地,接二連三,又有人不斷地暈倒在地,也是一種群體性的癔病行為。盡管有些過激,但與特定的場合、氣氛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也不被認為是病態的。
很多人具有癔病性人格的特點
還有,癔病對于一個個體來說,如果發病了,要具有癔病性人格的特點,比如容易接受暗示,情感活躍,行為夸張,甚至富有表演性等特點。而一個群體,如果出現了癔病發作的話,那么這個群體也基本具備這些特點。客觀地講,每個人都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在特定的情境下,群體中個體的易暗示性都被調動起來,則群體癔病則容易發生。比如,面對那些被神化的“氣功師”,或者身處莊嚴神圣的葬禮,或者面對崇拜心儀的偶像,這個群體由于有共同的期待、情感、愿望,所以會心甘情愿地被催眠,暗示性也會大大地提高。受到暗示后,往往出現爆發的情緒,或夸張的行為。
本文開頭提到的小學生被診斷為群體性癔病,需要廣泛調查,以明確是否真的出現過農藥味。還有,孩子輸液之后回家,再次出現癥狀,當時是分別回到各自的家里出現的,還是又回到學校,再集中出現的。如果學生在彼此沒有聯系的情況下分別又出現了癥狀,則不宜考慮為群體性癔病。如果回到了班集體,在同學老師的關注下,相互詢問、觀察,而再次出現癥狀,則此時可能是群體性癔病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最后診斷為群體性癔病,也不能斷然否認先前農藥味的出現,不能以此排除最初出現癥狀是農藥中毒的可能性。即最初的癥狀可能是化學因素導致的,而后來的癥狀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一般來說,出現典型群體性癔病的患者多為年輕女性,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月經期,以及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征者,較易發病。對于典型的群體性癔病,治療方面也很簡單,將患者特別是初發病例,一一隔離起來,給予對癥處理,流行即可得到迅速控制。此外,集體催眠療法也有一定的療效。
新聞鏈接
近年來各地“癔癥事件”
1.接種疫苗后集體不適
2010年4月22日,廣東惠來一學校46名小學生在接種乙肝疫苗后出現不適癥狀,廣東省衛生廳事后表示,經調查認為事件疑似群體性心因性反應(即群發性癔病)引起,與疫苗無關。
2.軍訓學生集體頭暈
2009年8月,甘肅省榆中縣參加軍訓的60名學生陸續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等癥狀。當地衛生局調查后發布通報稱,這些學生是因軍訓強度較大,學生體質較弱、精神緊張,而引發的“群體性癔病”。
3.上千工人集體“癔癥”
2009年4月23日,吉林省吉林化纖集團上千工人先后出現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住院者超過160人。隨后衛生部派出的專家組利用4天時間給出結論:這是一場“群體性癔病”。但后經媒體披露及國家安監總局證實,這是一起“集體中毒”事件,而非心理因素。
小資料
一般性癔癥有哪些表現
1.癔癥性意識障礙
病人的意識范圍突然縮小,對外界其他事物反應遲鈍,歷時數十分鐘。
2.癔癥性情緒障礙
表現為情緒爆發,在遭到精神刺激后突然發生哭喊吵鬧、碰壁撞墻等情形。
3.癔癥性遺忘
表現為受精神刺激后,患者對此前一段時間的部分令人痛苦的內容遺忘。
4.癔癥性夢游
患者在白天突然出走,去以往熟悉或有情感意義的地方,能進行基本的自我料理。
5.癔癥性感覺障礙
精神刺激后,或對一般的聲、光刺激難以忍受,有的還表現為突然失明、耳聾等。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