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病 購物狂妄綜合征
又到了換季的時節,商廈里,確切地說是服裝柜臺、化妝品柜臺前,又出現了一雙雙閃亮的眼睛,她們像獵人一樣穿行于漂亮的時裝、繽紛的化妝品之間,而一件件衣服、一雙雙鞋子、一瓶瓶香水就是她們的獵物。她們不分相貌、不分年齡,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購物狂”。
瘋狂購物的內在原因來自于自身對商品的病態占有欲。部分人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內心就會產生特別的沖動,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復購買的商 品,都會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見了不買,心里就會堵得慌,但往往買了之后又后悔。這種沖動常常演變為內心的罪惡感和焦慮不安。
上月我們與搜狐健康發起“你是購物狂嗎?”的聯合調查。共有1223位讀者參與了調查,本周調查結果新鮮出爐。
在“你喜歡逛街嗎”選項中,有約43%的人選擇了超喜歡,一有空就逛;37%的人選擇了換季時候逛;20%的人選擇了不喜歡,必須買東西才逛。
在“你逛街的目的”選項中,51%的人選擇了從購物中得到滿足感;27%的人就為飽飽眼福;22%的人則是為了打發多余的時間。
在“你看到喜歡的東西是否無休止地購買”選項中,60%的人選擇了需要就買;24%的人認為會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購物欲;16%的人則無論需要與否喜歡就買。
在“購物的時候是否考慮經濟壓力”選項中,51%的人會考慮一些,但是看見好看的東西會忍不住;46%的人會量入為出,減少購物;3%的人選擇不管,反正能刷卡。
在“購物會叫你感覺開心嗎”選項中,80%的人選擇了購物感覺很好;20%的人購物只是因為需要。
在“購物后,如果家人責備你會內疚嗎”選項中,54%的人認為不會,覺得購物能夠改善自己的情緒;46%的人會覺得后悔。
在“什么樣的購物地點會叫你買更多的東西”選項中,45%的人選擇了大商場;37%的人選擇了超市;18%的人選擇了街邊小店。
專家點評:購物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件對心理有好處、對經濟沒好處的行為,如果你的衣櫥里有5件以上沒穿過的衣服、只要有聚會就買東西、沒有需求也要買東 西,基本就就可以判定你是“購物狂”了。但是,只有在購物這件事影響了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會因為購物過度而覺得內疚、負罪感而感覺焦慮,“購物狂” 才需要心理師的幫助來矯正。
專家解讀:形形色色的購物狂
24歲的童欣做秘書,每過一兩個月她就要買件昂貴的禮物讓自 己開心,比如一條寶姿的裙子花掉2000塊,一穿上它,她就覺得自己像換了一個人。這個月計劃買個古琦的包。童欣購物更是一個尋夢過程:小心翼翼地比較材 質、標牌、做工,仔細觀察不同光線下物品的差別。買下中意的昂貴物品那一刻,她說就像灰姑娘穿上水晶鞋。
自戀型購物:購物是為了寵自己
特點:無論是逛街還是在網上購物,只要見到喜歡的東西,必定要收入囊中。奢侈的羊絨衫,珍貴精致的花瓶,看好了再貴也要買,感覺上擁有了它人生就完美了。
33歲的曉潔在一家公司做策劃,可能是平時壓力大用腦多吧,她購物常常不過腦子,而且伴隨著緊迫感和必需感。她曾經在一次經理否決了提案的時候,感覺特別不好,覺得很郁悶。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地沖出辦公室去逛街,買了3件襯衣、2條裙子、5對耳環……
療傷型購物:購物如談心
特點:只在購物的瞬間感到莫名的快樂,而生活中依然愁眉苦臉,所以購物成為尋找快樂最好的途徑。
雨蒙35歲,未婚。每個周末總是無所事事的她,逛街是優先選擇。每次逛街一定會買東西。如果這一段遇到不順心的事,瘋狂采購也成為她緩解煩惱與壓力的選擇。但花錢那一剎那的爽快卻往往很快消失,隨之而來的是錢包干癟的心痛與采購來的無用品堆積如山的煩惱。
沖動型購物:不經過大腦
特點:在商家打折、送禮、限量發行的蠱惑下,時常會莫名油然而生一種購物沖動。結果是,花很多錢買回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
遙遙的鞋柜里有300多雙高跟鞋,其實她日常穿著的總是舒服的平底鞋,但是對高跟鞋的瘋狂愛好卻無法自抑。只要進商店就在一樓賣鞋的區域徘徊,買了一雙又一雙,放在盒子里、拍了照片、編上號碼,沒事在家的時候會一雙雙拿出來套上腳試穿,再放回去。
占有型購物:對某些東西的病態愛好
特點:對某一類型的東西超出使用需要的、無節制的購買,比如有些人買大量皮包、衣服、光盤等等,這些東西買回家可能從未拆開,但是下次還買。
針對購物狂的行為矯正建議
1.交費時不刷卡,改用現金支付,或長期在銀聯卡里只留小數目的錢。掏錢有心疼感覺。
2.購物前先列清單,只買清單上列出的物品,控制不住欲望,就把購買目標放在價格較低的小東西上。
3.控制購物時間,別長時間在商場滯留。
4.幫助人格成長。多參加社會活動,如健身、攀巖、旅行等照顧植物和動物;訓練特長,比如鋼琴、書法、滑板等。
“四三原則”克制購物欲
一、叫上“三”個好友。逛街時,往往看到讓你心動的東西,就想立刻買下來,這時候如果有三個好友在一起,各人的眼光不盡相同,看法也就不一樣,三言兩語,會讓你放緩行動的腳步。
二、貨比“三”家。看到中意的,不要急于立即付款。再看看別的商場有沒有同樣的款式,價格又是如何?就算是沒有同款,也給了你一段冷靜的時間,避免沖動購物。
三、說出“三”個不買的理由。看中了商品后,問問自己一定是非買不可嗎?找出三個不買的理由吧。
四、交款前給自己“三”分鐘的思考時間。也許這三分鐘,你會打消原來的念頭。
指導專家:天空心理咨詢中心 殷明彥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 王海龍
男女都有“購物狂”
醫學界對病態購物行為的分析結果顯示,男女購物狂的比例大約為1:9,年齡大致為18至30歲,年輕購物狂的比例更占多數。
購物狂是怎么形成的
1.自我價值感來源不確定
所以需要別人關注,比如在工作中,沒有能力控制自身的工作量,沒有辦法操控主管給自己帶來的壓力。這種無助感使他們內心極其渴望能控制和把握一些東西來 確立自己的位置和自我價值感。購物則很好地契合了這一心理需求。在購物過程中,商場提供的自我展示的舞臺,服務員的關注和重視,買單時的自我控制快感,這 一切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加劇了購物的沖動。
2.父母過分溺愛
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許多經歷過艱苦生活的父母因為自己小時候得不到太多的物質,更覺得理應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較好的物質享受,也有人因沒時間照顧孩子而想以物質彌補。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以后,對物欲的自制能力較弱,容易形成過度消費。
3.情感缺失
如兒童時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親人離去、失戀等,成為一種發泄過程。女性可能傾向于皮包、衣服、化妝品、珠寶,男性則可能是電子產品攝影器材、汽車等。
4.注意力閑置
沒有可以給他帶來價值感的正經事做,或者假期,宅在家的人就很可能在淘寶上頻繁購物。
5.有心理專家認為,購物狂的背后,其實是抑郁癥作怪
外國早有數據顯示,“購物狂”往往是女性占壓倒性比例,半數會同時出現抑郁癥的情況,這些人希望借大肆購物來發泄情緒,也可能是因為購物導致財務問題,出現抑郁情緒,但結果可能變成惡性循環。
6.女性愛好購物與月經周期有關
英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女性在月經周期最后10天左右更易產生購物沖動。女性所處月經周期越靠后,她們超支的可能性越大,在花錢方面更不節制、更沖動、超支金額更多。所以如果女性擔心自己的購物行為,她們應該避免在月經周期的后期去購物。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