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戀“物”還是戀“愛”
案例:囚仕,男,22歲,公務員。
前來咨詢的原因:多年來,一直迷戀絲襪,用絲襪做過手淫,如果看到女士穿著絲襪,自己就有一種前去撫摸或舔的沖動,因為受道德規范的約束,所以也沒有大膽的放肆過,但每每這種沖動以強大的力量向自己襲擊而來時,只能通過一次次的壓抑沖動來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平靜,但這兩種想法的沖突讓自己倍感煩躁和不安。
多年來,自己就這樣在本能沖動與超我壓抑的沖突中煎熬。自己不想談女朋友,因為自己認為現在的真感情已經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房子與車子等物質需求;自己也看不慣單位領導吃吃喝喝的作風,與領導相處異常困難;而自己的情緒時而浮躁不安,時而抑郁不振。求助者知道自己一定有了心理問題,知道自己需要心理咨詢師的幫助,所以前來求助。
與求助者交談中,我深深感知到求助者的無奈與彷徨。兒時,爸爸媽媽忙于自己的事業根本顧不上照顧自己,更談不上細心的呵護與來自情感的交流與體貼;在自己成長的這么多年里,更多得到的是父親的批評與母親的不解,雖然父母給自己提供了富足的生活條件,但并不因此而減少自己的煩惱。
經過一小時的咨詢,求助者倍感輕松與解脫,他說,來咨詢是自己很正確的選擇,并打算與咨詢師建立長期、穩定的咨詢關系,只有這樣,自己才能獲得不斷的成長,使自己的愛情、工作、人際關系等問題得到積極、健康的發展。
咨詢師體會:
絲襪是一種物質載體,而承載著的卻是一種精神需求,承載著一種愛、母愛、情愛。
3歲時男女混浴時的情景給自己留下了印象,而女老師讓其幫著洗絲襪的行為對一個缺母愛的男孩來說,不僅傳達著一種女性的溫柔,更傳達著一種愛,這種愛是一種關注,是一種親近,小孩子會為老師指派自己干活而感到自豪,因為孩子認為讓自己為其干活,是因為老師喜歡自己。
我童年也有這樣的心理體會,覺得老師讓自己為其干活,就認為自己比別的同學優秀,然后就感到充滿快樂和自信,就喜歡與老師親近和交往。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體會。
其實,心理問題從絲襪成了母愛的象征物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只是求助者不知道,家長更不知道。缺乏通心的交流是孩子形成心理問題的關鍵,父母忙于工作,只是用經濟上的富足來滿足孩子,而忽略了來自情感上的滋養,而這情感上的滋養才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其它孩子沒有這種問題,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有愛。
求助者總是在寂寞、空虛的時候,會想到絲襪,而想到絲襪時總是在寂寞、空虛的時候。
寂寞、空虛的時候最需要愛,此時,可以與朋友交流,但沒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又對社會不良現象不滿,對擇偶現象不滿,所以自己不會輕易示愛,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獲愛。所以,與其與復雜的人際關系交往,倒不如與物交往來的痛快。但與物的交流總歸不是獲得心靈歸屬的最好辦法,心理上總會有糾結,而由這種糾結帶來痛苦和煎熬,一旦被求助者認識并求助咨詢,這恰恰是獲取積極、健康心理與行為的最好時機。
至于為什么看到絲襪會有性的沖動,這也比較容易解讀:因為求助者在生理上已經是成熟的男人,當對愛需求不明確時,生理上也會有反映,就像很多人容易把可憐某個人而當成愛一個人,最后造成愛情悲劇一樣,求助者的生活因此會很茫亂。所以,分清并認識自己的真正需求,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
我與來訪者確定的第一個目標是:當再看到絲襪時,內心燃燒著一種欲望和沖動時,要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心理對愛的需求,從而可以演變成一種成人的處理方式:可以試著與之交流和交往,當然這需要足夠的勇氣,還需要足夠的交流技巧,否則別人會把你當成精神病而避之夭夭,弄不好,會被人家臭罵一頓;當然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種成人的模式,當知道自己的心理需求時,可以與身邊的朋友交流感情,這也需要長期不斷的堅持后方可建立起信任的感情。
咨詢結束時,我與求助者一致認為:求助者真正需要是獲得愛,而不是這些絲襪。
所以當初看起來是戀“物”的心理問題,而實際上卻是戀“愛”的需要。
“戀”,詞典上的釋義為:想念不忘,愛慕不舍,不忍舍棄,不想分開。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