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強是內心恐懼的表現
有一位母親,悄悄地去配了一把兒子抽屜的鑰匙,常在半夜翻看兒子的日記和其他東西。升到高中時,兒子終于發現了,母子關系很緊張。其實兒子很自律也很聰明,可是母親則因為自己職業不理想,過于苛求孩子的優秀,才會如此焦慮。此事發生后,兒子一度堅持要在外租房獨立生活。
有些妻子,因為對丈夫的情感有懷疑,于是千方百計想了解他在外面所有的活動和所有接觸的女人。這樣的心態和行為除了對自己造成傷害外,還會破壞夫妻和親子關系。
控制者的焦慮是相同的,控制的方法卻呈多種狀態:威脅、誘惑和獎勵。
常用的方法一是揪住對方曾經犯過的錯,威脅他,以造成他的“負罪感”和“恐懼感”。還有就是對他百般地好,萬一發現問題就發問:“我對你那么好,你怎么那樣沒有良心……”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旦他做了越軌之事之后,使他有“負罪感”和“內疚感”。
除生活場景外,在社會生活中的控制者,更多是利用相關條件控制他人的行為,但是事實上卻難以控制人心。民主與法制社會的特點是按規則行事。在制度和規則下人的心理精神是自由的,人格是獨立的,而封建社會的特點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般而言,控制欲只是控制者自己的心理需求,卻并不能控制事態的發展。
控制欲是弱者的心理,是示弱的行為,是控制者為了撫慰自己的焦灼與不安。事實上控制對對方是無效而有害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壞關系,于事無補。
控制永遠只能是一種欲望,沒有人會被真正地控制住,所謂的被控制也只是對方為了某種需求的妥協。
控制者的精神心理是痛苦、焦灼的。而被控制者則常常是控制者的心理的遙控器。一舉一動都牽扯著控制者情緒。
一旦誰成了控制者,他就會越來越弱,越來越緊張、恐懼、絕望。
控制者是緊張的,內心有愛的人是放松的。
我們可以有期待,卻不必處心積慮地控制他人。假如我們能夠坦然接受任何事實,我們就戰勝了在心理上脅迫我們的危機。
控制者永遠處在不安全之中。而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我們能夠打開心門,坦然接受事實,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勇于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恐懼和愛是相對立的,當我們懂得了如何愛自己,學會給自己內心填滿愛的能量,恐懼就會漸漸消散。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