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性生活群體忘他人理解
任何違反某種標準和規范并且威脅現狀的事物出現,都會遭取笑和取締。無性人群不得不面對的種種反應,正說明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多么缺乏教養、思維狹隘,對性是多么不開放。
安妮特現年47歲,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她說:“這是因為我善于照顧自己,而且沒有丈夫和孩子的煩惱。”
她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城市市郊,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助理。“我的工作讓我覺得過無性生活是多么幸福,我目睹了太多離婚案件,這個無聊的地方充斥著丑陋的事情:她的丈夫為了他的男友而離開妻子,諸如此類。”
舊金山人戴維·杰伊2001年建立“無性關注和教育”網站,目前已吸引5萬多名會員。他說,“無性”不是對性的的壓抑,它是一種獨身狀態,只是沒有性生活。他坦承,自己在青春期里從來沒有性沖動。
“當我跟父母說到自己的無性生活時,他們立即勸我釋放自己,”杰伊說,“我想,他們大概很難想像,其實我覺得無性生活很幸福。”
無性生活令人“著迷”的一點是,它揭示了“性”的豐富多彩。24歲來自西部鄉村的內思自稱是一個“泛浪漫主義的無性人”。自青少年時期她就知道自己沒有性欲,但直到最近才知道有一個專門術語“無性”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她也喜歡用“性別模糊”來形容自己:無法界定自己是男人還是女人。
“有時我覺得自己更像個女人,有時又完全不是,”她說,“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魔幻世界,我希望隨著我的感受自由改變自己身體。當然,那是幻想。”
社交雷區
在新近拍攝的一部紀錄片《無性》中,導演安吉拉·塔克做了一個調查,請受訪者告訴她,“無性”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一名女子猶豫地回答:“我想……苔蘚是無性繁殖?”另一名受訪者提到了蝌蚪。
公眾對“無性”缺乏了解,這給無性人群帶來困擾。安妮特一直單身,她對這樣的生活十分滿意,可周圍人卻對她側目相看。比如,當地教會組織的一個朋友曾祈禱,求上帝賜給安妮特一個丈夫;她的一個親戚顯然對安妮特的長期單身生活十分不解,于是偷偷為她在婚介所報了名。多年之后,她還經常收到婚介所發來的資訊。
此外,她不得不經常面對一些常人不以為然的社交雷區。比如,她和同事聊天時,往往找不到共同話題。她想說說政治,可同事們總是喋喋不休地爆料丈夫的“糗事”。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