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暴力導致少女自殺!制止網絡暴力刻不容緩
前段時間,15歲少女因不能忍受網絡語言暴力而自殺的事件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有的人認為,“網絡暴力”如同儈子手一樣兇狠。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網絡暴力”如此盛行?為何會存在這樣的網絡社交論壇呢?
微博等新興社交工具在國內的迅速流行,在極大促進公民參與社會事務討論、促進信息流動和意見表達的同時,也無法避免地給網絡謠言創造了生存空間。
微博造謠涉及誹謗必然會受到法律的懲治,特別是在對受害者造成實際利益侵犯的情境下,網絡不可能成為隨處噴糞的垃圾場。在國外,多起涉嫌網絡謠言和誹謗的案例已經得到了政府和立法機構的重視。
發生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普林斯案就是相當典型的案例。2010年1月14日,年僅15歲的少女菲比-普林斯因不堪在學校受同學欺負和網絡上遭遇語言暴力在家中上吊自殺。普林斯09年從愛爾蘭移居美國馬里蘭州的南哈德利市,在當地高中因為頗受男生歡迎遭到學校兩伙女生團體的欺負。在其Facebook主頁上,有同學留下大量污穢的不實留言,這給初來乍到的普林斯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無法消除內心的痛苦,在一次放學途中被同學將易拉罐丟在臉上后,普林斯在家里上吊,結束了生命,其尸體最后被12歲的妹妹發現。
普林斯自殺讓校園霸凌現象得到了全美關注,馬薩諸塞州議會通過了菲比-普林斯反霸凌法。當地法院對6名南哈德利高中學生提出從強奸、侵害民權、騷擾和跟蹤等多項重罪指控。
普林斯自殺后,其Facebook主頁后的很多評論被刪除。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大力推進實名制。公司CEO在多個場合強調,盡管此舉會招致反對者的批評,但為了制止網絡犯罪和在線霸凌,Facebook將堅決推動實名制。
“你必須對自己在網絡上說的話承擔責任,”桑德伯格說。
從普林斯案可以看出,在美國盡管憲法充分保護居民的表達自由,傳統的民主理念也相信意見市場有自我修正的內在機制,這也絕不意味著惡意謾罵和造謠可以肆無忌憚地生存,司法部門和立法機構對待網絡謠言對人權的侵犯,跟線下發生實際案件一樣,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懲戒標準,即使做出惡行的是20歲不到的青年人也需要面對審判。
“網絡暴力”的殺傷力跟在現實生活中一樣強大,如果隨意造謠、傳謠,請做好為此付出代價的準備。
-
最流行的5種心病 你全都中了嗎其實心理學家說,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在現在這種忙碌的生活里面,那么最主要的
-
心理學針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冠心病屬于內科疾病中的高發病,并且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找對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很重要。如果能有效的運用心理醫
-
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癌癥治療過程中,不單只是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患者也要對自己做心理護理,癌癥患者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的重要性在于,
-
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考試綜合征患者的心理學基礎:(一)、從心理學角度看,考試綜合癥無非是“回憶”受到了緊張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往
-
心理因素引發的“早泄”案件心理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1、不要害怕早泄,正確對待它早泄的男性多半會很焦慮,擔心自己是否會進一步發展為陽痿,甚至開始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