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重重面具,找回真正的你!
CASE1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好像學會了一種竅門,我想,嗯,或者說是一種習慣,即老想使我周圍的人感到輕松自在,或使事情進行的一帆風順。所以,我總是能幫助別人把事情搞得順順當當,而且總是顯得自己過得很快樂。有時,我連自己也感到驚訝地提出與我真實想法完全相反的意見,因為我注意到如果不這樣做,上司和同事就會很不高興。換句話說,我簡直從來就不曾有過或發現過自己對事物有什么固定的看法。好像只有回到了家里,偶爾在享受天倫之樂時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一點點情感。我可能從來沒有誠實地成為我自己,我也從來不清楚我自己究竟是什么,我只不過是一直在扮演某個虛假的角色。真想找回真實的我!”(24歲 秘書)
CASE2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律師,要保持冷靜而理智的職業習慣。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從不敢輕易放松自己的狀態,情感用事。長期使用這種態度對待人生,自己已經不確信在過于理智的背后真正的自身是什么樣呢?悲傷和喜悅、緊張和憤怒這些復雜的感受多因為我是……而用理智來克服它們。這樣,在外表上我獨立、理性、甚至有些苛刻不可接近,但在心靈深處,常常感到自己是被動、敏感、煩躁,在審視他人的時候完全是一種捕風捉影、耳根極軟易受暗示?磥砦业娜烁衩婢呤抢硇缘模业男撵`卻是感情用事的。在一些生活場景中希望自己能夠摘下這種過于職業的面具,可是為了符合環境和別人的期待,面具卻越來越厚!真實的性格是哪一種?真正的人格又是什么呢?”(35歲 職業律師)
CASE3
“我在人際交往中就像搭積木一樣,構建某種模式。但是我發現有那么多方面需要考慮,就如積木太多而要慎重擺好每一塊,不一定哪一塊沒放好就會使整座樓盤全部倒塌!于是我學會了最有用的武器---溫文爾雅。就是對人或事物的缺點,無論是道德還是才智上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加任何指責,而是保持緘默。可雖然感到自己的內心可能因為過分的沉默已經演化成了冷漠,對任何事情不抱有期待、靜觀其變,但心底還有那些執著、愛憎、憤怒卻時時沖突著內心,每天就像帶著一付固定的面具,扮演著根本就不屬于自己的角色。生活真得很沉重!”(30歲 外資職員 )
我們稱之為的面具,在深層心理學中被稱為“人格面具”(Persona),這個名詞來源于古希臘語,當時是指演員為了戲劇演出而在舞臺上帶的面具。后來被引申為我們在不同生活側面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審視自己長期沿用的假面具,而且會認識到自己對它的不滿,并努力思考怎樣才能認識到面具后面的真正自身。因為從一個環境到另一種環境過渡很多人都會浮現出一種預先前場和截然不同輪廓鮮明的性格。“在外面是天使而在家里是魔鬼”,這句諺語正是來自日常經驗對某些人從面具后面走出來的真實性格概括。事實上,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要求我們有特定的態度。通常,家庭是性格放任閑散和感情需要的產物,而在公共生活中我們則完全是精力充沛的、大膽的、頑強的、意志堅定的;在溫暖的家庭氣氛中即使是多么冷漠的人也會變成脾氣好、溫和、隨和甚至還會有些軟弱。那么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人格呢?
首先,看看你擁有幾重面具呢?它們是否色彩斑斕、還是已經和真我融為一體了呢?
(一) 化妝面具下的你。
“女為悅己者容”,作為女性在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都會略施粉黛,優雅的氣質,姣好的面龐,又是多少人所追尋的呢?你可知道在頻繁的使用化妝面具背后隱藏著你的真實性格。
那么,每天化妝時你最在意的部分或者說一定要修飾的部分是什么呢?
1、眼部 2、眉毛 3、口紅 4、臉部的皮膚 5、手指、指甲
(1) 一般認為對眼部的化妝,是希望強調年輕、美麗、充滿活力的感覺,看起來更具有知性。但正是這種表面化印象掩飾了深藏在其背后的動機。注重這一部分裝飾的人,外在自信、主動、自我意識強,常常成為他人矚目的焦點。其實在這張活力四射的面具后面隱藏的是一種恐懼和緊張,因為對自己的美麗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不愿、害怕失去自己的魅力、吸引力,自我肯定往往來自于他人的贊賞。內涵和底蘊的匱乏也是你的致命的痛!
(2) 對于眉毛的重視可以分為年輕的群體和中年以上的群體。前者,和(1)重視眼部化妝的人心理狀態很相似,尋求關注,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而對于三十多歲以上的群體而言,過于強調眉毛是因智慧和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你的外在看起來溫文爾雅,處事得體。而這張穩重的面具背后掩蓋的是懼怕年齡的衰老,你認為未來將承受的是不停地找尋精神世界的愉悅,來抵消面貌的衰老所帶來的失落感。
(3) 重視唇部化妝的人,在你外在追求完美的個性特征面具下,隱藏的是對性的好奇心和關注。鏡子面前描畫口紅時間越長,這種欲望就愈強烈。
(4) 只在面部涂抹些潤膚霜的女性,在為人老實、性格內向的背后,更多的是保守、固執,道德觀念強。
(5) 重視手指,尤其是涂指甲油的女性,在其外在精力旺盛、人際交往能力強的面具下面掩蓋著極高的顯示欲望,物欲很深!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傾向。
是什么使我們擁有這些不同的面具呢?因為,在忙碌緊張的生活中、在紛繁的人際關系中,我們無法靜態地生活,因為內心深處存在的沖突促使我們去尋求一種心理平衡,一種和諧。這種平衡與和諧能使我們身處在不同的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恰到好處,以用來維持我們豐富、圓滿、長久的生活和人際關系。逐漸地,我們適應了在不同的生活、工作的“場景舞臺”上戴上不同人格面具,如:工作中作為上司時需要戴上“威嚴”的面具;作為下屬時又要拿出“順應”的面具;在壓力面前,為了掩蓋它給自己帶來的挫敗感和脆弱性,我們依然要求自我盡量保持著盡善盡美的狀態,以便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表現得“完美無缺”。
雖然,每個人由于所處的生活側面不同,而戴著不同的面具,但是在面具背后所隱藏的唯一的本質---人格是不變的,它使個體即真實、又具有獨特性。它為我們持續多變的行為提供了一個隱秘的參照點。
(二)面具后面的你隱藏著什么?
事實上,在我們所藏著的面具后面存在著自我深層潛意識,它引導著自我的典型行為,力求精神上的幸福、和諧、創造……但是在生活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痛苦、及個體固有的自私,這些會使我們體驗到內心沖突所帶來的沮喪、失落感。于是我們轉彎抹角地躲避來自心靈的種種挑戰,加厚面具并增多面具的擁有量,個人的心靈隱蔽區越來越大,而相對的公開區只能為其讓步,于是某些孤獨、空虛寂寞、不快感就油然而生。生活變得越來越淺薄,隱蔽區中壓抑的情感經常在不經意間激活你的焦慮和緊張。這時面具又會幫助自我掩飾著心靈中的種種矛盾:有時害怕獨處,而有時候又冷然獨處,不愿介入他人的事情中;但有時候又擔心失去另一個人的愛或同事的尊敬,害怕被別人貶低或拒絕或剝去戴著的面具。這些都是來自對自我的保護機制,以獲得更高的自尊。
Johair Window理論的學者把我們的自我分為四個領域:公開的領域、,盲目的領域、隱秘的領域和未知的領域。
自己知道的 自己不知道的
別人知道的
別人不知道的
公開區
A 、盲目區
B 、隱秘區
C 、未知區
A、代表我們自己知道,也會讓別人知道的領域。這些我們不能隱藏,或者愿意公開的。例如:你是律師,你自己清楚別人也知道
B、代表別人知道而自己,卻不知道的領域。我們自己沒有意識或無意識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部分。例如:我說話很快,自己不覺得,但別人很清楚。
C、代表我們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領域。我們不愿在別人面前顯露出來,屬于個人隱私。例如:受傷的往事、慚愧的經歷、心靈深處的痛楚,性格上的脆弱、不安、焦慮等。我們所帶的面具往往是為了保護這個領域的自尊,獲得更圓滿的人際關系。
D、代表我們 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領域。是無意識的部分。我們不自主地做了某件事,自己卻無法了解是受什么動機指使的。一般需要運用夢的解析和沙盤療法才能逐漸了解。
做個測試吧,看看你或你的朋友重重面具下面的隱秘區里到底藏著什么樣的真我?
深夜的時候,請你也給心靈卸一次妝吧!
在我們擁有的種種面具中,有的是防護作用,有的是生活情境的產物,還有的是來自虛榮心的差遣。可是當我們不斷的使用面具把自己的隱蔽區遮掩起來的時候,內心的和諧會日漸消失,隨之而來的是防衛的、孤立的自我。心靈如同面部一樣,外出回來、睡前我們都會理所當然地卸掉臉上妝,那么忙碌了一天,內心的灰塵有沒有彈落下來呢?憤怒、憎恨、不滿就像心中的垃圾箱一樣,不要帶著它們入睡,那只會讓你更加焦慮不安!深夜,也給自己的心靈用清水清洗一次,卸掉厚重的面具,安然入睡吧!
CASE1的良策: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做兩次深呼吸,在一張潔白的紙面上認真地寫下如實的心情,不論那是對誰的憤怒、對什么的不滿。你會看到真實的自己到底需要和宣泄的是什么。然后,找到工作以外的朋友共進晚餐或者參加室外運動,轉換環境的你會發現放松后的自己啊。
CASE2的良策:停止對自己真實的情感說謊!多給自己一些單獨的思考的時間,讓你的情感告訴自己希望的是什么。不要再把外在的目標作為生活的重心了。
CASE3的良策:有時溫文爾雅只不過是一張笑容可掬的面具,親近自己,接納自己。找個機會向親人傾訴,會獲得心靈的支持。
其實我們應該學會坦然地對待自己的沮喪、逃避、不合作的情緒等,適當地釋放和檢驗它們,而不是壓制。因壓抑下的它們并不會因此而消失不見了,而是退回到無意識之中,形成了一種心理驅力,隱藏在心靈的最深處,期待有機會再被激活……
公開區
盲目區
隱秘區
未知區
防御的、敏感的自我
重重面具掩蓋后的我們,只會使隱秘區越來越大,如上圖所示一樣隨之而來的是自己盲目區、未知區的擴大。
而當一個人的自我公開領域擴大,則生活會變得更真實,不論與人交往還是自處,都會顯得輕松愉快而有效率。隨之盲目領域變小,我們對自我的認識越清楚越能在生活中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潛力。
公開區
盲目區
隱秘區
未知區
開放的、協調的自我
蠟---就其天然狀態而言,是一種即脆又硬的實體----稍微加一點溫度則變得柔軟如泥,可以隨心所欲地捏成各種形狀。同樣,人在本性上更容易變的乖張、刻薄,但只要我們對對方溫文爾雅、和善友好,你就能使他們變得柔順謙和。因此和諧的人性如同溫暖的蠟塊一樣。
歲月如詩,當我們太實際,太繁忙地“掠過”人生的時候,你很難讀懂生命的意境和內涵;仡^審視自己的生活時,有多少耐人尋味、令人心曠神怡的回憶可以留在指縫之間呢?
-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是多大關于這個心理年齡,大家相信也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人到了80歲確實有一顆孩子的心,但是有的人到了18歲卻是有的比大人還要成熟的,
-
心理測驗: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這輩子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你的婚姻會由你自己做得了主嗎?有多少人,關于自己婚姻、愛情的選擇,有著太多的無奈跟不舍。你
-
心理測試:你的人生會走什么樣的路線?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究竟你的人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生軌跡呢?不一樣的性格基因,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生命路線,你平日的行為模式也無
-
心理測試:你的愛情直覺靈不靈?在感情的世界里,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否擁有靈感默契呢?是否能夠做到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呢?有了靈感,你就能敏銳地察覺對方是否真心
-
測試你是否自戀過了頭?平常你是一個容易自戀的人嗎?或許你會說,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的,誰不愛自己呢?那么,你是否自戀過了頭了呢?今天跟小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