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治病
科學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大多數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人和兒童比青年人更加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但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心理暗示方面,并無決定性影響。不同的人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
20世紀以前,德國有100多名勇士先后獨自一人做了“駕駛單座折疊式小船橫渡大西洋”的冒險,結果慘遭失敗,葬身大西洋。然而,有一個人卻創造了奇跡,他就是當時德國的一名精神科醫生林德曼博士。他事后回憶冒險過程,得出結論說,在大洋上孤身搏斗,最可怕的不是體力不支和風浪的襲擊,而是自身產生的惶恐和絕望。他說,在航海過程中,他一直在內心深處鼓勵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維持了自己的堅毅并戰勝了恐慌。林德曼博士的自我鼓勵方法,就是一種心理暗示。
暗示可以治病:
心理暗示對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如口吃、厭食、哮喘、高血壓、心動過速、神經性頭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更年期綜合征等。積極正確的暗示療法,通過調節人的神經內分泌,可以促進腦中有益的激素分泌,增強人的身體健康。而惡性的心理暗示,不僅不能醫治疾病,反而會使受暗示者產生心理障礙,嚴重的會出現幻聽、幻覺和幻視。在生活中,我們要多運用積極、恰當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發生良性改變,疾病癥狀消失,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暗示可以發掘人的記憶潛力:
有人作過實驗,分別讓兩組學生朗讀同一首詩。第一組在朗讀前,主試告訴他們這是著名詩人的詩,這就是一種暗示。對第二組,主試不告訴他們這是誰寫的詩。朗讀后立即讓學生默寫。結果是第一組的記憶率為56.6%;第二組的記憶率為30.1%。這說明權威的暗示對學生的記憶力很有影響。
暗示可以給自己快樂:
不要總強調負面結果。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里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為越是這樣,我們心里就會越緊張。所以,聰明人應避免老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比如:“走穩些就不會摔倒了”、“經過這段路時應該減慢速度”等等。這種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起總向自己強調負面結果要好得多。
-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是多大關于這個心理年齡,大家相信也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人到了80歲確實有一顆孩子的心,但是有的人到了18歲卻是有的比大人還要成熟的,
-
心理測驗: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這輩子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你的婚姻會由你自己做得了主嗎?有多少人,關于自己婚姻、愛情的選擇,有著太多的無奈跟不舍。你
-
心理測試:你的人生會走什么樣的路線?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究竟你的人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生軌跡呢?不一樣的性格基因,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生命路線,你平日的行為模式也無
-
心理測試:你的愛情直覺靈不靈?在感情的世界里,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否擁有靈感默契呢?是否能夠做到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呢?有了靈感,你就能敏銳地察覺對方是否真心
-
測試你是否自戀過了頭?平常你是一個容易自戀的人嗎?或許你會說,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的,誰不愛自己呢?那么,你是否自戀過了頭了呢?今天跟小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