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兒童做個棉花糖實驗
40年前,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米切爾做了一個考驗兒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實驗,十幾年后,研究者發現那些通過實驗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智力是預測人生成敗的最重要因素。但米切爾認為智力其實受制于自我控制力,“我們無法控制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六十年代末,卡羅琳·威茨還一名4歲的小女孩,她被邀請到斯坦福大學比恩幼兒園的一間游戲房。房間比櫥柜大不了多少,里面擺放著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有人叫卡羅琳坐在椅子上,從桌子上的盤子里挑一塊零食,盤子里裝著棉花糖、曲奇餅和脆餅干。卡羅琳挑了一塊棉花糖。雖然現在已經44歲,卡羅琳仍然對這種軟綿綿的甜食沒有抗拒力。一名研究者對卡羅琳說:她可以選擇現在就吃一塊棉花糖,或者等他出去一會兒,當他回來后,她可以得到兩塊棉花糖。在他出去期間,如果她等得不耐煩,可以搖桌子上的鈴,他會立刻返回,那么她可以立刻得到一塊棉花糖,但必須放棄第二塊。說完,他離開了房間。
雖然卡羅琳對這次試驗并沒有清晰記憶,做實驗的科學家也拒絕透露關于實驗對象的信息,但她有強烈的感覺,自己選擇了等待,吃到兩塊棉花糖。“我很擅長等待,”卡羅琳告訴我,“給我一項挑戰或一個任務,那我一定會找到方法去完成它,即使意味著放棄我最喜歡的食物。”她的母親凱倫·索廷諾更加肯定:“還是小孩時,卡羅琳就很有耐心。我肯定她選擇了等待。”比卡羅琳年長一歲的哥哥克雷格也參加了同一個實驗。他完全沒有表現出妹妹的堅韌。他對那個實驗倒是記憶猶新:“在某個時刻,我突然想到房間里只有我一個人,誰會知道我究竟拿來多少糖果?”克雷格說他還參加了另一個類似實驗。不過誘惑物換成了玩具。有人告訴他,如果等待就可以拿到兩個玩具。但他偷偷地打開了桌子。“我把里面的玩具都清空了,”他說,“我拿走了一切。在那之后,老師告誡我說再也不要進去實驗房間。”
這些實驗的錄像非常有趣。在短暫等待期間,孩子們的表現千奇百怪。有的用手蓋住眼睛,轉過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盤子。還有的不安地踢桌子,或拉扯自己的小辮子。一個留著小分頭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掃視了周圍一眼,確定沒有人在看他,于是伸手從盤子里拿出一塊奧利奧餅干,掰開后舔掉中間的白色奶油,然后再把餅干合起來,放回盤子,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多數孩子像克雷格一樣。他們無法抗拒眼前的誘惑,連短短3分鐘也等待不下去。“有幾個孩子,不假思索,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主持這次實驗的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切爾說。“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等待。多數孩子會猛盯著棉花糖,大約30秒鐘后覺得等不下去了,于是搖鈴。”只有約30%的孩子,像卡羅琳一樣,成功等到實驗者返回,有時候要等上15分鐘。這些孩子找到了一種抵抗誘惑的方法。
這次實驗的最初目標是揭示人們能夠推遲享受的心理過程,了解為什么有的人會選擇投降。70年代初,就棉花糖實驗發表了幾篇論文后,米切爾的目標轉移到了其他研究上。“用棉花糖和孩子做實驗玩不出太多花樣。”
-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是多大關于這個心理年齡,大家相信也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人到了80歲確實有一顆孩子的心,但是有的人到了18歲卻是有的比大人還要成熟的,
-
心理測驗: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這輩子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你的婚姻會由你自己做得了主嗎?有多少人,關于自己婚姻、愛情的選擇,有著太多的無奈跟不舍。你
-
心理測試:你的人生會走什么樣的路線?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究竟你的人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生軌跡呢?不一樣的性格基因,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生命路線,你平日的行為模式也無
-
心理測試:你的愛情直覺靈不靈?在感情的世界里,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否擁有靈感默契呢?是否能夠做到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呢?有了靈感,你就能敏銳地察覺對方是否真心
-
測試你是否自戀過了頭?平常你是一個容易自戀的人嗎?或許你會說,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的,誰不愛自己呢?那么,你是否自戀過了頭了呢?今天跟小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