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心靈其實很空虛
自利本來不是什么特別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人自利過了頭,成了自私,那問題可就大了。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這一言論,就像引爆了一顆敏感的定時炸彈一樣,不僅引起眾多與會者的共鳴,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微博上迅速被轉發。它引起的思考和爭論,也在持續發酵……
在我看來,這話說得并不夸張,可這種情況的發生,卻是復雜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很多身陷“利己主義”漩渦的人,也稱得上是受害者。一方面,功利性教育的誘導。家長的望子成龍,生存就業壓力的增大,“趨利實用”社會風氣的引導,逐漸讓人們眼中只能看到“功利”這兩個字。這一切,不僅讓我們付出了巨額的時間和金錢,更是失去了人際之間的互幫互助、相互信任。另一方面,社會發展使人失去“人情味”。教育的功能,在于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獨立精神和社會擔當的人才。然而在社會越來越專業化的要求下,我們根本無暇顧及心身的全面發展。為了生存、生活,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局限在十分狹小的空間。雖然越來越聰明、腦子越來越靈活,但是很多人卻缺乏對生命的真切體驗,害怕面對挑戰,也不愿走出熟悉的環境。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利己”并沒有對錯之分。但是超過了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有害的自私自利。而這種自私,不僅會讓人變得冷漠無情,而且可能會讓內心逐漸空虛、迷茫,最終不僅沒有朋友,也會失去信仰和方向。
因此,就像古人所說,只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才能超越自我,到達自利利他的境界。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傳統概念,讓每一個人明白,只有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培養健全的人格。此外,通過“內省”,經常對自己的心態和行為進行觀察,多幫助他人,在做好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樂趣。最后,整個社會也要創造適宜的人文信仰環境,樹立可供學習的榜樣,促進心靈的健康成長。
-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是多大關于這個心理年齡,大家相信也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人到了80歲確實有一顆孩子的心,但是有的人到了18歲卻是有的比大人還要成熟的,
-
心理測驗: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這輩子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你的婚姻會由你自己做得了主嗎?有多少人,關于自己婚姻、愛情的選擇,有著太多的無奈跟不舍。你
-
心理測試:你的人生會走什么樣的路線?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究竟你的人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生軌跡呢?不一樣的性格基因,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生命路線,你平日的行為模式也無
-
心理測試:你的愛情直覺靈不靈?在感情的世界里,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否擁有靈感默契呢?是否能夠做到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呢?有了靈感,你就能敏銳地察覺對方是否真心
-
測試你是否自戀過了頭?平常你是一個容易自戀的人嗎?或許你會說,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的,誰不愛自己呢?那么,你是否自戀過了頭了呢?今天跟小編一